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西医协同下的糖尿病治疗突破:“五脏统治法”展现中医创新成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西医协同下的糖尿病治疗突破:“五脏统治法”展现中医创新成效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7A03UBF00

中医防治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传统方法主要基于“三消辨证”,主要针对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上升,部分患者在初期多尚无典型症状,因此难以采用传统“三消辨证”体系指导治疗。

在总结历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四川省名中医、遂宁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王幸栓提出了“五脏统治法”的防治糖尿病的新观点,并以此为基础,从零开始,推动了糖尿病科在临床、教学、科研、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从中医典籍到现代实践

“五脏统治法”治疗糖尿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早在2000多年前的《灵枢·五变》中记载:“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意指:“先天五脏虚弱者更易罹患糖尿病”,这一观点和现代医学认识到的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相一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津液代谢病,而津液代谢与五脏功能协调密切相关。只要有一个脏器功能异常,就可能引发糖尿病;糖尿病终末期的会出现涉及多脏器、多系统损伤的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涉及中医五脏,与中医五脏关系密切。

受此启发,王幸栓早在大学本科阶段便提出“五脏统治法”治疗理念,并撰写相关毕业论文。2006年,他发表了关于“中医五脏统治法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探讨”的论文。

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王幸栓加入遂宁市中医院,他将“五脏统治法”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创制五脏统治方、愈疡灵等系列方剂,并进行了相关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五脏统治法”对糖尿病前期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较好,可延缓其发展,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在五脏统治法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获得了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此外,“五脏统治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和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足,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观察研究,在‘五脏统治法’指导下,采用中西医协同、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治疗策略,大大提高了创面愈合速度,从而使得许多患者避免了截肢致残,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如今,我们创制了系列处方,并确立了中西协同、内外结合作为治疗重要策略。”王幸栓介绍。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一般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会从功能失调逐渐演变为器质性病变,功能失调阶段更利于中医药优势的发挥,因此王幸栓建议,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中医药及早介入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血糖明显升高已经进入器质性病变的患者,王幸栓主张采用中医药联合西医胰岛素强化治疗,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整体调治和胰岛素强化治疗快速改善代谢紊乱保护残存胰岛功能的各自优势,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在争议中前行

以显著疗效打造患者口碑

任何新兴疗法在应用之初都难免遭遇争议与挑战,“五脏统治法”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也不例外。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持续深化及研究的不断推进,相关研究和专家共识为2型胰岛素强化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和规范,《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中明确了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标准。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疗法逐渐被认可,这些理论与医生们的实践经验不谋而合。在此过程中,医生们也在临床实践中亲眼见证了患者的显著疗效,这促使他们的治疗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进一步推动了胰岛素强化治疗与中药治疗联合应用的发展。

有一位早在2008年前后就接受了中医“五脏统治法”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在停用所有药物,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情况下,血糖正常维持了10年。虽然最终还是发展成了糖尿病,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延缓。

“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融合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通过中西协同来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力争在不断降低医疗消耗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从而满足民众健康需求,基于此我们收获了民众的广泛好评。”王幸栓表示,科室坚持“视病人如亲人,待病人如客人”的价值观,在待患如亲的同时,保持对医学的敬畏,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保证医疗安全。

历经多年努力,科室在王幸栓的带领下先后获评为市级、省级重点专科、省糖尿病防治协作中心等。近年来,随着科室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科室诊治范围不断扩展,逐渐从单一的糖尿病专科发展成为诊疗范围涵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妇科内分泌、痛风及肥胖等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内分泌代谢病科。

中医药有效但非万能

中西医协同提升疗效

当前,人才缺乏是中医药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中医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认可,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王幸栓认为,与现代医学的标准化培养相比,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周期更长,且对个人天赋和学习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现行教育体系下,我们所接受的是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他提到,即使中医药大学招收了大量学生,但真正坚持并最终从事中医且成长为优秀中医的人才却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社会上对中医药也存在误解和分歧。王幸栓指出,“一部分人过度夸大中医药的疗效,坚信中医是无所不能的医学,另一部分人则完全否定中医,认为中医是不科学,是心理安慰。这种极端的文化氛围不利于中医药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和评价中医药的作用,承认其有效但非万能。”他认为,中医并非人们想象那样封闭,而是一门开放的学问。现代科学有许多先进的观点和技术,中医都可以加以吸收和利用,从中西融合的角度为人类健康服务。

“一个能把中医和西医都学得比较好的人,治病的疗效一定优于单纯学习西医或中医的人。”王幸栓建议,建立中西医协同的团队,发挥各自的优势,一体化服务患者。遂宁市中医院也在尝试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新的途径和平台,从2019年开始,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川北医学院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点,联合招收研究生,推动教学、科研和临床的共同发展。王幸栓认为,中医药人才、西医人才以及中西医结合的人才,这三者均须得到充分培育与发展,实现协同合作,不但有利于中医院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医学的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把握好中医和西医介入的时机,达成更为显著的协同治疗效果。比如我们在近期收治了一名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应用了现行常规的治疗手段后,患者的出血并没有停止,我们及时加入了中药治疗,出血很快就得到了控制,患者得以获救。”王幸栓表示。

梦想引领

从中医医生到管理者的身份转变

工作之初,王幸栓的目标仅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医生,甚至对担任科主任的职务持保留态度。“后来我逐渐认识到,积极参与管理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更好地推进科室和医院发展,更好地培养中医药人才,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中医梦想,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王幸栓开始积极参与医院管理后,通过整个管理团队的不断努力,在规范诊疗行为,彰显中医特色,培养中医人才,提升科研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王幸栓对待职业的态度,在指导研究生、管理院内规培生以外,王幸栓还在院党委领导下主持推进了中医人才项目“春苗计划”,为年轻中医的成长提供了平台,并激发了全院年轻医生学习中医药的热情。“只有真正热爱并享受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医学事业中不断前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王幸栓说道。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存环境,王幸栓积极参与中医药科普工作。自2007年起,王幸栓就带领科室坚持每月开展患者教育活动,编写了遂宁市首本糖尿病防治科普宣传小册子。如今王幸栓通过新媒体平台和糖尿病患者微信群,向公众传递健康科普知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让民众更加客观地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使用中医和热爱中医。王幸栓透露,目前他正在撰写一本“小书”,希望通过“小书”来总结自己的经验,通过这本“小书”传播中医,助益民众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