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手部穴位,缓解十种常见病
妙用手部穴位,缓解十种常见病
手部穴位是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按摩手部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自愈功能,缓解多种常见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我们的身体具有强大的自愈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调动身体能源来恢复局部损伤实现的。手部穴位可以调度身体的能源、能量和自愈功能,从而缓解局部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手部穴位疗法主要适用于症状早期或经络敏感期,一旦病情严重或出现器质性病变,效果会大打折扣。
牙痛:压制劳宫穴
牙痛虽不是病,但确实让人痛苦不堪。传统方法建议针灸合谷穴,但临床发现效果并不持久。相比之下,使用劳宫穴效果更佳。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可以用手指按压或牙签按压,但这种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牙痛问题,最好在牙痛初期使用。
扁桃体炎:手穴血糖针放血
扁桃体炎是儿童发烧的常见原因。中医认为扁桃体炎与身体堵塞状态有关,尤其是小儿食积。早期处理时,可以在图示三个点用牙签按压或用血糖针放几滴血,这有助于缓解症状。但这种方法对已经化脓的扁桃体炎效果不佳,且放血疗法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失眠:按压合谷
失眠的治疗穴位存在争议,但实践证明合谷穴的诱导睡眠效果很好。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给孩子使用时,应由轻到重按压,以获得更好的睡眠效果。
多梦:神门穴按压
多梦在中医里多属于胆的问题,与心神不宁有关。调节心经可以改善多梦症状。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治疗时需要用牙签按压100次以上,左手效果更好。按压时如果出现水疱,通常是皮下水分过多,不是不良反应。
打嗝:按压太渊穴
打嗝在中医里多被认为是胃汁上逆、脏胃不和所致。治疗打嗝最好的方法是按压太渊穴,只需将手指轻轻搭在穴位上即可。太渊穴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呕吐:按压内关穴
呕吐是胃部不适的常见症状。内关穴对止呕有很好的效果,甚至有公司据此开发了专门的腕带产品。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手腕横纹向上三指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止呕只是缓解身体不适,更重要的是寻找导致呕吐的原因。
便秘:从手背底部推向食指尖部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实热型便秘,即大便干、臭且难以排出的情况。从手背底部推往食指尖部,推300~500下。这种方法对3岁以内的儿童效果最好,年龄越大需要的手法越重。对于成人,单纯按压效果较差,需要达到刮痧的程度才有效。
腹痛内急:自上而下掐按合谷
腹痛内急虽然不是疾病的表现,但有时会让人尴尬。可以通过按压合谷上下、灵谷和大白的位置来缓解。灵谷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的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的结合处。大白穴位于手背面,拇指与食指的叉骨凹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的凹陷处。从下向上按压四五次,可以迅速缓解症状。这种方法不会造成便秘,因为按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感冒清涕:压制食指穴位
风寒感冒常伴有流鼻涕症状。在食指的两个特定穴位进行按压,可以很快减轻鼻流清涕的症状。中医认为这是感受风寒、肺失宣降所致。
鼻塞:压液门穴
液门穴位于手背部,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通过按压液门穴并同时向外呼气,可以改善鼻窍拥塞的血液状态。这种方法对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造成的鼻塞同样适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对早期鼻塞效果较好,如果鼻塞时间较长或已形成水肿炎症,则效果较差。
这些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且部分方法如放血疗法等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因此,文章内容需要谨慎对待,不能作为专业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