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虹膜写真泄露或破解智能门锁
警惕!虹膜写真泄露或破解智能门锁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虹膜识别技术逐渐应用于安防领域,特别是在高安全性门锁的设计中。然而,一项名为“虹膜写真”的新潮服务却引发了人们对虹膜识别技术安全性的担忧。
虹膜识别技术:原理与应用
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通过分析人眼虹膜的独特纹理来识别个体身份。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包含许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这些特征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保持不变,具有唯一性。
虹膜识别技术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虹膜图像获取:使用特定的数字摄像器材对人的整个眼部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图像采集卡传输到计算机中存储。
- 图像预处理:由于拍摄到的眼部图像包含了很多多余的信息,并且在清晰度等方面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图像平滑、边缘检测、图像分离等预处理操作。
- 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虹膜的特征信息,如斑点、细丝、条纹等。
- 特征匹配: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储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以确定身份。
虹膜识别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度准确性和较高的安全性。由于每个人的虹膜纹理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虹膜识别技术的误识率非常低,能够有效防止冒用和伪造。此外,虹膜识别技术不受外界光线和环境的影响,适用性较广。
在实际应用中,虹膜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身份认证、边境安检、金融交易等领域。例如,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使用虹膜识别技术来替代传统的密码和身份证验证方式,以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另外,在一些高安全级别的场所,如政府机构、军事基地等,也广泛采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门禁和人员管控。
虹膜写真:新潮服务背后的隐患
近期,一些主打“虹膜写真”的摄影馆在多地悄然兴起,各类社交平台上的“种草”帖,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去拍摄打卡。所谓“虹膜写真”,就是利用高清摄影工具拍摄人的“黑眼球”。由于虹膜包含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细节特征,且每个人的虹膜特征均不相同,因此被一些人认为具有拍摄留存的艺术价值。
目前,虹膜写真馆在国内多个城市出现。记者在大众点评平台搜索发现,北京、上海、成都、杭州、广州、深圳等多地开设了虹膜写真馆,有的城市开设数量还不少。小红书上,“虹膜写真”相关话题浏览量接近2000万次。
然而,虹膜作为重要的生物特征信息,在一些领域已被应用在识别技术上。拍摄“虹膜写真”并展示在公共平台上,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尽管虹膜识别当前并未普及,但未来有一天可能和人脸识别一样广泛应用。如果虹膜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被用来进行身份盗窃、诈骗或其他不法行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指出,当前虹膜识别需要进行“活体验证”,仅用一张虹膜照片很难“骗过”计算机。但随着技术发展,伪造可能更容易,违法成本更低。虹膜写真照片若存储不当,也可能造成敏感个人信息泄露。
如何防范虹膜信息泄露
面对虹膜写真带来的安全风险,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范:
商家应严格落实国家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要求。商家处理虹膜信息时,需满足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等条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承担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义务。
消费者在拍摄前,应和商家签订相关协议;写真产品交付后,要求商家及时删除其虹膜影像,自觉保护个人隐私安全。
消费者应提高隐私保护意识,谨慎使用生物识别技术,避免在陌生网站上传个人照片和身份信息。
选择安全标准高的产品,优先考虑能够采用先进加密技术来保障信息安全的系统。
分散存储生物识别数据,避免将生物识别数据集中存储在单一平台或服务中,以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尽管虹膜识别技术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较高、设备精密度要求高、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等,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这些挑战有望逐步克服。
未来,虹膜识别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在金融领域,虹膜识别技术可以用于提高支付和转账等交易的安全性;在安防领域,虹膜识别技术可以用于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边境检查等领域;在政务领域,虹膜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和电子政务等方面。
此外,还可以将虹膜识别技术与智能家居系统相结合,实现无接触式的家庭安全监控和智能控制;还可以将虹膜识别技术与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安全的驾驶体验等。
总之,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准确且安全的生物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虹膜的独特性进行身份识别。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金融、安全、边境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