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一家人》里的拜年礼仪:一声称谓,一世温情
《中华一家人》里的拜年礼仪:一声称谓,一世温情
“今天去姥姥家拜年,千万记得要叫人哈。”
“这孩子,见了人也不叫!”
“快,叫人。”
“妈,他是谁,我该怎么叫呀?”
……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每到春节拜年时,很多孩子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而今年央视春晚的一则公益广告《中华一家人》,就以“称谓文化”为切入点,巧妙地展现了中国家庭的温暖与文化传承。
这则广告通过四个温馨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家庭中独特的称谓文化。第一个故事“儿孙满堂”,讲述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聚会。当小重孙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长辈时,虽然把太爷爷叫成了爷爷,但经过长辈们的温柔提醒,他还是恭恭敬敬地鞠躬拜年。这个场景不仅展现了家庭的和睦,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第二个故事“娘亲舅大”,则通过一个“抠搜”舅舅和“见红包眼开”的外甥之间的互动,展现了舅舅对外甥的疼爱。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让人不禁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舅舅相处的快乐时光。
“长幼有序”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长的男士向年幼的孩童喊出“小叔”的场景。在亲戚们的起哄声中,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脸上却藏不住笑意。这个故事展现了中国家庭中长幼有序的传统,也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兴旺的美好期待。
最令人动容的是“血脉同源”这个故事。一位在海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游子,终于回到故乡,回到祖屋,与同胞兄长重逢。他们拜见父母,认祖归宗,展现了中国人对“根”的深深眷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广告的结尾语“我们相称相谓,只因相爱相亲。小家大家,中华一家。”点明了主题。通过金文、篆书、楷体三种字体展现“家”字,巧妙地把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源远流长蕴含其中,既表达了中国人对家的眷恋,也体现了对中华大家庭的热爱。
春节拜年,不仅仅是走亲访友,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正如广告中展现的那样,一声声亲切的称谓,不仅拉近了亲人之间的距离,更凝聚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长幼有序的孝道文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通过正确的称谓和礼仪,传递最真挚的祝福,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