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宁东教你识别肺结节早期信号
胡宁东教你识别肺结节早期信号
“肺结节并不等于癌症,但早期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清远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胡宁东提醒,60%的人体检时会查出肺部结节,其中95%是良性病变。但如何识别肺结节的早期信号?发现后又该如何处理?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肺结节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肺结节在早期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
咳嗽:多为干咳,少数伴有痰血。这种咳嗽可能在早晨更为明显,是肺结节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
发热:由于肺结节引起的局部免疫反应,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激活,引起发热现象。发热通常为低到中度,且可能伴有出汗。
痰中带血:如果肺结节侵蚀血管或与肿瘤相关,可能导致患者痰液中带有血丝,这是较为严重的信号,需要高度重视。
胸闷气短:随着结节的增长,可能对肺部造成压迫,导致呼吸困难。特别是在体力活动后,患者会感到明显的气短。
体重减轻:肺结节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出现体重下降。如果短期内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需要警惕。
发现肺结节后该怎么办?
如果体检发现肺部有小结节,先不要过度担心。大多数肺部结节是良性的,即使是恶性结节,只要通过及时恰当的治疗,早期癌症也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医生会根据影像学特征,如结节的生长方式、边缘形态、周围血管结构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给出治疗建议。可能的处理方式包括观察或手术处理。
肺结节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根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需要采用多学科团队(MDT)工作模式,并强调医患共同决策。
对于直径>8mm的孤立性不明原因结节:
- 需要通过临床判断和验证模型评估恶性概率
- 恶性概率低(5%-65%)可考虑PET-CT检查
- 恶性概率高(>65%)建议直接进行PET-CT检查
-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影像学随访、非手术活检或手术
对于直径≤8mm的孤立性实性结节:
- 无危险因素者根据结节大小选择随访频率
- 有危险因素者需要更频繁的随访
对于磨玻璃结节(GGN):
- 直径≤5mm者建议6个月后随访
- 直径5-10mm者建议3个月后随访
- 直径>10mm者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肺结节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肺结节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恶性概率高的结节,建议手术切除。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楔形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
非手术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方式。这些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合高龄或心肺功能差的患者。
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肺结节?
以下人群属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
- 年龄≥40岁
- 吸烟指数≥400年支(或20包年)
- 有环境或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曾患肺结节者
- 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
定期体检和肺部筛查非常重要,不要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才去检查。如果发现肺结节,应及时就医并明确其性质。对于6毫米以下的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可以通过复查观察大小变化来判断是否需进一步诊治。此外,磨玻璃结节尤其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