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在福州举行 泉州打造闽南文化新地标
第二届两岸四地文化沙龙在福州举行 泉州打造闽南文化新地标
第二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近日在福州举行,以“促进融合·增进认同”为主题,汇聚两岸四地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文化多元与一体、文化差异与互补等议题,为两岸四地的文化融合探寻实践路径。
在众多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城市中,泉州以其独特的闽南文化优势,成为促进两岸融合的重要力量。泉州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据统计,约有900多万台湾汉族同胞祖籍泉州,这种深厚的血缘联系为两岸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泉州迅速响应,启动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的各项筹备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平台建设方面,泉州重点推进“一案一中心、一院一期刊、一园一品牌、一会一系列活动”“八个一”工程建设。其中,世界闽南文化博览园(一期)项目已进入片区更新改造阶段,将打造服务泉州全域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同时,泉州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2024世界闽南文化节、世界闽南文化论坛等,进一步提升闽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民间交流方面,泉州充分发挥地缘和文化优势,以郑成功文化、谱牒文化等为纽带,深化两岸融合。今年8月,泉州举办第八届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节,600多位海内外嘉宾参加。文化节创造了“四个首次”:首次以成功信俗为主题举办两岸中华道教科仪交流活动;首次建立港澳台青年同心交流基地;首次入岛相邀实现“双向奔赴”;首次打造文旅相融的南安城市IP。
此外,泉州还依托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持续开展两岸谱牒文化交流。博物馆现馆藏两岸族谱涉及167个姓氏2251部9163册。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教授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据统计,泉州依托“5+17+N”平台,广泛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今年以来,泉台“民间信仰、宗亲宗族、传统文化、青年一代”等各领域交流活动超250场次,逾19万人次两岸民众参与互动,生动体现两岸交流往来生生不息的澎湃动力。
在传播渠道方面,泉州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感。例如,通过海外商会、社团、侨胞将《闽南》杂志、侨刊等带入岛内,并在“泉金航线”投放;推动闽南语频道《咱是一家人》《Just 泉州》等节目在岛内播出;建设“泉腔鲤音”闽南语自学平台等。
专家指出,文化认同是实现两岸融合的关键。只有重建共同的文化认同,才能确保两岸关系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中国梦。泉州在闽南文化传承和两岸融合方面的实践,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