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解读:这些情况别做剧烈运动!
医生解读:这些情况别做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虽然能带来诸多健康益处,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进行。在某些情况下,剧烈运动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开始任何高强度锻炼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至关重要。
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性猝死的高风险人群
运动性猝死是剧烈运动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其中约70%为心源性猝死。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高度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容易造成供氧失衡,导致心肌坏死。
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运动前必须进行充分评估。以下情况应避免剧烈运动:
- 静息心电图有明显缺血表现
- 2周内有心肌梗死或其他急性心血管事件
- 不稳定型心绞痛
- 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其他瓣膜疾病
- 心力衰竭失代偿
- 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 急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 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 急性血栓性静脉炎
- 梗阻性肥厚型心脏病,静息最大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5mmHg
-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也需格外谨慎。运动前应监测血压,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超过180mmHg和/或110mmHg,应控制血压后再进行运动。此外,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更适合用主观用力感觉或讲话测试来衡量运动强度。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急性期需暂停运动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剧烈运动可能加重气道狭窄,导致供氧不足。在急性感染期,患者应减少锻炼,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和饮水,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在康复期,运动强度和时间都应适当降低,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步行,并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进行。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5℃~22℃,相对湿度在40%~65%之间。同时,运动时不宜佩戴口罩,以免影响呼吸。
骨骼肌肉问题:科学运动预防损伤
骨骼肌肉问题,如骨质疏松、关节炎、骨折等,都可能因剧烈运动而加重。例如,小腿肌肉炎(Shin Splints)是跑步者常见的运动伤害,主要表现为小腿内侧疼痛,多由剧烈锻炼、重复性运动或不当的运动方式引起。
为预防此类损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采用渐进式训练,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 穿着合适的运动鞋
- 定期进行肌肉伸展
- 对于平足者,可在鞋内加穿内增高鞋垫
- 出现疼痛时及时停止训练,进行冷敷和服用止痛药
特殊生理时期:女性月经期的运动禁忌
女性在月经期间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月经来潮时,盆腔处于充血状态,子宫处于收缩状态,剧烈运动会导致下腹部胀痛,加重痛经症状。此外,剧烈运动还会增加经血逆流的风险,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及不孕症。
因此,建议女性在月经期间避免腹部压力增大的活动,如仰卧起坐、长跑等,选择适量运动,注意休息,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的感染。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需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需要特别关注血糖水平。运动可导致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降得过低,出现低血糖症。因此,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血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需要检测血糖。
以下是运动前血糖水平的部分通用指南:
- 低于90 mg/dL(5.0 mmol/L):血糖过低,不适合运动,需先补充碳水化合物
- 90-124 mg/dL(5-6.9 mmol/L):运动前补充葡萄糖
- 126-180 mg/dL(7-10 mmol/L):可以安全运动
- 182-270 mg/dL(10.2-15 mmol/L):可以运动,但需注意血糖变化
- 高于270 mg/dL(15 mmol/L):需检测尿酮体,若酮体含量高则不宜运动
安全运动指南: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安全有效地进行运动,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 运动前进行心肺能力评估,了解自身体能状态
-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 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
- 运动过程中注意身体反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运动后做好放松和恢复,不要立即停止或蹲坐
- 遵循医嘱,合理安排运动计划
总之,剧烈运动虽好,但需量力而行。在开始任何高强度锻炼前,请务必咨询医生,确保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只有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适度锻炼,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