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旅游双轮驱动乡村振兴
信宜市: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旅游双轮驱动乡村振兴
2023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乡村旅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接待过夜游客94.67万人次,旅行社组织境内游3.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9.54亿元。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信宜市通过“粤菜师傅”工程和乡村旅游创新模式,成功激活乡村经济的生动实践。
“粤菜师傅”工程: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信宜市把“粤菜师傅”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培育了一大批掌握烹饪技能的乡村人才。
培训+孵化+就业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信宜市建立了粤菜师傅培训基地,首期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师资、设备、培训材料等保障经费。培训基地采用“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邀请资深粤菜师傅授课,确保学员能够系统学习烹饪技艺。
为了提升学员的实操技能和创业能力,信宜市创新实施“培训+孵化+就业创业”模式。学员在完成基础培训后,会被安排到孵化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深度孵化,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就业创业能力,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身价”。
多元化就业创业渠道
信宜市注重学员培训后的精准就业服务,建立了粤菜师傅学员创业就业指导中心。该中心根据学员的就业意愿和创业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一些学员在培训后选择留在家乡开办农家乐,实现了就业增收致富。
据统计,信宜市计划用三年到四年的时间,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3000人次以上,直接带动就业创业10000人以上。目前,培训的所有学员都已实现培训、推荐就业和指导就业。
旺同人家:粤菜师傅工程的实践样本
在信宜市众多农家乐中,“旺同人家”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这家位于乡村的农家乐,凭借一道招牌菜“原味隔水蒸怀乡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
店主雷卡林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通过参加信宜市“粤菜师傅”培训工程,他掌握了精湛的烹饪技艺。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雷卡林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美味的怀乡鸡,还掌握了经营农家乐的管理知识。
2022年,雷卡林在家乡开办了“旺同人家”农家乐。凭借优质的菜品和贴心的服务,农家乐很快就赢得了周边村民和游客的青睐。如今,农家乐年营业额已超过70万元,不仅解决了雷卡林一家的生计问题,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
创新驱动:乡村旅游的新动能
信宜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不断创新,通过低空观光、农旅融合等新模式,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低空观光:空中看信宜
2024年11月,信宜市在钱排镇“山水双合”与平塘镇“马安竹海”两大乡村旅游景区启动低空经济直升机观光项目。该项目开通了三条观光航线,包括山水双合到马安交通观光游、山水双合观光游和马安竹海观光游。
其中,从山水双合到马安竹海的航距约为12公里,整个飞行时间约7分钟。游客可以选择两人乘坐或以上起飞,票价为480元/人;或者选择山水双合观光游或马安竹海观光游,双人起飞票价为580元/人,三人起飞票价为520元/人。
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
在白石镇细寨村,信宜市打造了广东省首个“农交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三华李主题公园。该项目以三华李为主题特色,建设了滨水休闲区、森林木屋民宿区、三华李展示中心等多个功能区。
景区按照“景村共融”的模式,联动景区内24户农户及周边乡村,实现自然风光与乡村“烟火气”的完美融合。2023年,景区为村集体带来总收入达18万元,同时为本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钱排镇双合村,信宜市打造了“中国李乡·山水双合”品牌。该村保留了岭南乡村特色风貌,建设了水景廊桥、登龙学舍、滨江果园等多个特色景点。2023年,双合村首次分红113万元,村民真正尝到了乡村振兴的甜头。
信宜市通过“粤菜师傅”工程和乡村旅游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种以人才培育和产业创新为驱动的乡村振兴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