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夜间门诊现状揭秘:灯火通明背后的服务困境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夜间门诊现状揭秘:灯火通明背后的服务困境
近日,记者探访济南多家医院发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夜间门诊运行情况并不理想。晚上七点半,儿科是唯一灯火通明的科室,其他窗口几乎全部关闭。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多家医院的夜间门诊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夜间门诊的尴尬现状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晚上七点半的门诊大楼显得格外冷清。医院大堂一片黑暗,只有儿科还灯火通明,等候区零星坐着几个家长和孩子。“晚上来看病的人几乎都去楼下急诊了。”儿科导医台的一名护士说,“因为儿科门急诊在一起,我们才24小时开着。”而对于该院是否开设夜间门诊的问题,急诊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
在济南北部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晚上七点半,门诊大厅的窗口几乎全部关闭,只有急诊挂号处还有两位医生值班。偶尔有患者穿过,急匆匆地前往急诊科或影像检验中心。值班医生告诉记者,“有急病挂急诊,夜间门诊年前已经不开了。”
相比之下,一些特色专科的夜间门诊却异常火爆。在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李心沁的夜间门诊号源常常提前一周就被约满。小儿推拿中心主治医师庞亚铮的诊室里,经常是上一个孩子还没离开,下一个孩子就被家长匆匆领了进来。
谁最需要夜间门诊?
夜间门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哪些人群?记者随机采访了济南市历下区的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夜间门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上班族”和辖区内老人。他们常因感冒、发烧、腹痛、胃痛或其他慢病前来,一般开药后就可以回家。
在州人民医院康复科夜间门诊,一位患者家属表示:“我爱人上班时间和医院白天门诊时间有冲突,想来看病却抽不出时间。现在有夜间门诊,下班就能来治疗,真的很方便。”另一位私营业主则表示:“虽然不要请假看病,但是很耽误做事,等我收工再去医院医生也下班了。”
这些案例清晰地表明,夜间门诊主要满足的是上班族、学生等白天不便就医人群的需求。然而,如何平衡患者需求和医疗资源,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运营挑战:如何平衡“温度”与效益?
开设夜间门诊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门诊医生的参与,还需要挂号处、药房、收费处以及检验科、超声室等医技辅助科室的配合。以某医院为例,为了配合夜间门诊的检查需求,医学影像中心在负责夜间急诊服务的3人外,每晚又新增加4人,专门负责夜间门诊患者的检查项目。
然而,夜间门诊的运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人力资源的调配问题。医生、护士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其次是运营成本的提高。延长工作时间意味着更多的水电费用、安保费用等开支。最后是患者知晓度和就诊量的问题。如果专家坐诊一晚上只等来两三个患者,从医院经营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叫好不叫座”也会陷入尴尬境地。
未来之路:精准服务是关键
面对这些挑战,一些医院已经开始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例如,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数据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排班规划,选择副高以上较高年资的专家参与夜门诊的坐诊,每个科室采取自愿征集主动报名的方式进行设立,后续会根据病人需求科学增减各科室夜门诊的排班数量。
另一些医院则选择关停“无效”夜间门诊,让方便患者的特色夜间门诊发展壮大。例如,山东省中医院将夜间门诊扩容,新增耳鼻喉科、肝胆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病科等多个科室。同时,该院还注重多科室的协同配合,解决了设备使用、缴费等问题,确保夜间门诊的顺利运行。
未来,夜间门诊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精准服务特殊群体的需求。例如,针对上班族和学生的作息特点,可以考虑在工作日和节假日开设不同的夜间门诊;针对慢性病患者,可以提供长期的健康管理服务;针对急诊患者,可以加强夜间门诊与急诊科的联动机制。
同时,医院也需要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避免盲目扩张。例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患者流量,科学安排医生排班;通过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人工成本等。
夜间门诊的开设,体现了医院对患者需求的重视和对医疗服务的创新。然而,如何在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兼顾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医疗机构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平衡点,夜间门诊才能真正成为患者就医的便利之选,而不是医院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