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孤军抗战:深圳抗战史上的英勇篇章
沙头角孤军抗战:深圳抗战史上的英勇篇章
1938年11月,日军大举进犯深圳地区,沙头角成为中日两军激烈争夺的战场。在这里,一支孤军的英勇抗战,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篇章。
孤军奋战
沙头角位于深圳与香港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军占领深圳后,将目光投向了这片战略要地。面对日军的进犯,国民党军队和当地自卫团在沙头角展开了顽强抵抗。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刘权率领的部队。他们依托有利地形,在莲麻坑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刘权部毫不退缩,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刘权部最终不得不撤退至香港新界。
撤退到香港新界后,这支孤军并没有放弃抵抗。他们化整为零,组成多支小分队,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频频夜袭日军据点。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多次成功袭击日军巡逻队和哨所,甚至一度攻入日军营地,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战略要地
沙头角之所以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密不可分。这里不仅是深港两地的交通要道,更是抗日物资转运的重要通道。控制了沙头角,就等于扼住了深圳乃至广东地区的“咽喉”。
1938年广州沦陷后,深圳成为抗战物资转运的重要通道。为切断这一线路,日军于同年11月攻占深圳,并多次进出该地区。尽管如此,当地军民持续进行游击战,给日军造成重大困扰。
纪念与传承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2024年8月,香港首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沙头角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设在具有百年历史的罗家大屋内,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生动再现了当年的抗战场景。
纪念馆不仅展示了东江纵队的背景、成员和历史事迹,还特别记录了中共中央对游击队的指示,以及港九大队的事迹、乌蛟腾会议和秘密大营救等重要历史事件。馆内一面墙上,刻满了港九大队百多位烈士的名字,其中就包括在沙头角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
沙头角抗战不仅是深圳抗战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战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提醒着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只要团结一心、顽强抵抗,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