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SHiELD计划遇挫:激光武器未来何去何从?
美国空军SHiELD计划遇挫:激光武器未来何去何从?
2024年5月,美国空军自卫高能激光演示器(SHiELD)项目正式宣告终止。这一消息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项目负责人泰德·奥尔蒂斯对外确认,标志着美国空军在战斗机激光武器领域的探索遭遇重大挫折。
SHiELD计划的终结
SHiELD项目始于2010年代初,旨在研发一种可由F-15或F-16等有人战斗机携带的吊舱式激光定向能量武器。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战斗机免受来袭的空空和地空导弹攻击。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其预期目标。
项目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下一代紧凑环境激光发展(LANCE)、SHiELD炮塔气动效应研究(STRAFE)和激光吊舱研究与开发(LPRD)。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LANCE激光器的开发,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负责STRAFE炮塔支架,波音公司则负责LPRD吊舱的研制。尽管2019年曾在F-15战机上进行过原型吊舱的飞行测试,但据透露,LANCE激光器的实际功率不足100千瓦,远未达到实战要求。
技术挑战与现实困境
SHiELD项目的失败,凸显了激光武器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严峻挑战。首要问题是尺寸、重量和功率(SWaP)的限制。战斗机可用空间有限,要在不牺牲其他关键系统的情况下集成激光武器,需要极高的工程设计水平。此外,激光器需要强大的电力供应和高效的散热系统,这进一步加剧了系统集成的难度。
大气效应也是制约激光武器性能的关键因素。激光在大气中传播时会受到散射、吸收和湍流的影响,导致能量衰减和光束质量下降。虽然已开发出大气补偿技术,但要在高速飞行的战斗机上实现稳定可靠的激光传输,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固态激光器的崛起与局限
尽管SHiELD项目遭遇挫折,但激光武器技术本身仍在不断进步。与早期的化学激光器相比,固态激光器凭借其体积小、维护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已成为当前激光武器发展的主流方向。
美国海军在舰载激光武器领域走在前列。其“激光武器系统”(LaWS)原型机采用6台商业现货的5.5千瓦功率焊接用光纤激光器,成功实现了33千瓦的激光输出。然而,要达到实战所需的数十千瓦甚至百千瓦级功率,仍需克服诸多技术难题。
未来展望:激光武器与NGAD计划
在美国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NGAD)中,激光武器仍被视为关键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尽管当前的NGAD计划因成本问题而暂停,但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明确表示,未来仍可能部署至少一种“载人传统飞机”,这为激光武器的未来发展留下了空间。
波音公司已投资近20亿美元用于新型战斗机的研发,显示出业界对激光武器未来应用的信心。同时,美国海军的F/A-XX战斗机开发计划也在稳步推进,预计将在2030年代部署,这为激光武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国际竞争态势
在全球范围内,激光武器的研发竞赛正在加速。英国的“龙火”激光武器系统在实地测试中成功击落数架无人机,每次发射成本仅10英镑,远低于传统防空武器。沙特阿拉伯也宣布使用“沉默猎手”激光防空系统击落无人机,显示出激光武器在实战中的应用潜力。
尽管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但激光武器凭借其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等优势,已成为各国军事力量建设的重要方向。随着光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必将成为改变未来战争形态的关键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