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感来袭!公共场所这样预防咽喉炎
心流感来袭!公共场所这样预防咽喉炎
“喉咙痛得像刀割一样,连喝水都困难。”最近,不少人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被咽喉炎困扰的经历。随着心流感的流行,如何在公共场所有效预防咽喉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咽喉炎?
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咽部黏膜及周围淋巴组织的炎症反应。根据病程不同,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可能伴有咳嗽和声音嘶哑。慢性咽喉炎则多由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或长期吸烟饮酒、鼻腔疾病分泌物倒流等因素引发,表现为喉咙干燥、痒感、异物感,声音嘶哑、持续清嗓,以及干咳伴少量痰液。
公共场所如何预防咽喉炎?
个人防护很重要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密闭空间如地铁、公交车、电梯等,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减少感染风险。
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病毒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在触摸公共设施后,应及时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因为这些部位是病毒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
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物体或表面。
环境卫生不可忽视
定期清洁消毒:公共场所应定期对高频接触的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扶手、座椅等。
保持良好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自然通风。
注意口腔卫生:使用含氯己定等成分的漱口水,可以减少口腔细菌,降低咽喉炎的发病率。
避免高风险行为
避免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避免大声说话或喊叫,减少声带的负担。
缩短停留时间: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停留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合理使用公共设施:使用公共设施后,及时进行手部清洁,避免直接接触口鼻。
公共场所防疫案例
近期,拉萨市相关部门对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了一些典型问题:
- 部分酒店、商场入口处免洗手部消毒液过期,但仍继续使用
- 一些商铺无扫码、测温等防疫措施,工作人员对防疫要求一无所知
- 商场内个别市民未佩戴口罩,工作人员未进行劝导
- 部分餐饮店工作人员未正确佩戴口罩
- 公共场所垃圾桶未封盖,存在卫生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拉萨市提出了具体的防控建议:
-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选择至少医用外科口罩级别的口罩并正确佩戴
- 规范开展场所预防性消毒,加强对高频接触物的消毒
- 场所入口处设置测温点并有人值守
- 加强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疫苗接种管理
- 确保卫生设施正常工作,配备洗手液
这些案例和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公共场所,每个人都应该提高防范意识,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通过科学预防和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咽喉炎的传播风险,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公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