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之光,照亮听障人士的社会融合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之光,照亮听障人士的社会融合之路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39862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3/26/nw.D110000renmrb_20240326_1-06.htm
3.
http://tea-lab.qq.com/news/2024-05-29/
4.
https://life.china.com/2024-11/01/content_375514.html
5.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13/doc-ineevkux9515453.shtml
6.
https://www.crrc.com.cn/Html/News/Articles/22399.html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871a53e4b0595c185fdd3f.html
8.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40044
9.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afness-and-hearing-loss
10.
https://www.cdpf.org.cn/zwgk/ggtz1/6031769776a54aa38bd4bd7b22dbbc28.htm
11.
https://www.zglx.org.cn/index/infolist/view/id/25/ids/678351.html/
12.
http://www.news.cn/digital/20240913/030a540a0372498480f387d7f82425ce/c.html

“你都会说话,怎么会听不见?”“你不是带了助听器吗?我说话你怎么不理我?”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却深深伤害着听障人士的心灵。在全球15亿听力受损的人口中,中国就有2780万听障人士,占全国残疾总人数的30%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适应挑战。

01

沟通之困:隐形的障碍

“当和健听人交谈的时候,我无法跟上他们的节奏,这种感觉会让我感到被孤立和忽视。”95后听障女孩恬甜道出了许多听障人士的心声。由于听力受损程度不同,听障人士在交流中面临着巨大挑战。轻度听损的人可能只是听不清耳边的细语,而重度听障者则可能完全无法理解周围的声音世界。这种沟通障碍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会对听障人士存在诸多误解。很多人简单地将他们分为“听得见”和“听不见”两类,甚至用“聋哑人”这种不恰当的称谓。事实上,大多数听障人士只是在听力上有缺陷,但发声器官是健全的。他们渴望被理解,更渴望获得平等的交流机会。

02

经济之困:高昂的治疗费用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仅有7.31%的听障者实际接受辅助器具。专业助听器动辄上万元,人工耳蜗更是超过10万元,这些高昂的费用让许多低收入家庭望而却步。即使有幸获得助听设备,后续的维护和升级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济困境成为听障人士融入社会的又一道难关。

03

心理之困:隐形的伤痛

“我小时候每次戴着助听器出门,总会有异样的眼光和议论,因为心里很抵触,我甚至一段时间不再戴助听器出门。”恬甜的回忆道出了听障人士内心的挣扎。他们既希望被看见,又害怕被标签化;既渴望融入社会,又担心遭受歧视。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04

科技之光:创新助力融合

面对这些挑战,科技创新正在为听障人士带来新的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科专家吴皓团队,通过基因筛查和听觉脑干植入手术,已经帮助数十万中国儿童避免了终身聋哑。他们的研究发现,1岁以内植入人工耳蜗,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言语发育、环境适应和社交能力。

在助听设备领域,天津中科听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降噪数字助听器,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的AIVC人声语音分离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实时识别并优化人声语音,同时过滤环境噪音,让听障人士在各种环境中都能获得清晰的听觉体验。与传统助听器相比,这种智能设备不需要复杂的验配流程,佩戴更加便捷舒适。

05

教育之光:特殊教育的突破

教育是提升听障人士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建立了完善的听力筛查和诊治体系。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能够在早期得到干预和治疗。同时,特殊教育学校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06

心理之光:社会支持的力量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也在为听障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机构,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听障人士建立自信,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同时,社会各界也在努力消除对听障人士的刻板印象,营造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07

未来展望:科技与人文的双重关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听障人士的社会适应能力将得到更大提升。从基因筛查到智能助听,从特殊教育到心理支持,每一个创新都在为他们打开融入社会的大门。但科技只是手段,真正的改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听障人士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世界,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交流的权利,共同谱写生命的华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