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陈伟医生揭秘:易胖体质的真相与科学减重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陈伟医生揭秘:易胖体质的真相与科学减重方法

引用
环球网
9
来源
1.
https://m.huanqiu.com/article/4KmFGTLl6a2
2.
https://m.familydoctor.com.cn/202404/3053407.html
3.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221/c14739-40180622.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09A09NZI00
5.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ae7b85613448
6.
http://www.jhhospital.com/dzjk/jkzs/202408/t20240820_4781156_1.html
7.
https://www.qtvnews.com/lanjing/qd/view/detailsData.html?id=16340409&fatherId=10408&moduleType=1
8.
http://hb.news.cn/20240309/e4ab40fd861843428601f51bd5c14d6f/c.html
9.
http://www.news.cn/sports/20240216/f1d34fa4808648178c4b94678bbf2bf3/c.html

“长期不吃晚饭会降低人体代谢率,让肌肉量、抵抗力下降,激素分泌也会出现异常,时间久了对大脑等都会有不良影响。”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人减肥误区的真相。在追求苗条身材的道路上,很多人选择了不吃晚饭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却不知这反而可能养成“易胖体质”。

什么是易胖体质?

易胖体质并非简单的“喝水都长肉”,而是有着明确的科学定义。研究表明,易胖体质的人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 代谢率较低:就像一部燃油效率低下的汽车,易胖体质的人在静息状态下消耗的能量较少,更容易积累脂肪。

  2. 激素失衡:体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瘦素抵抗,导致在摄取糖分后,胰岛素不能有效调控血糖水平,促使脂肪合成增多;同时,瘦素无法正常发挥抑制食欲和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

  3. 生活习惯影响:睡眠不足、压力过大、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加剧易胖体质。这些因素会影响激素平衡,降低身体燃烧多余热量的能力。

更令人惊讶的是,易胖体质还与遗传有关。研究发现,一个名为FTO的基因(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在调节体重和脂肪含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易胖人群的FTO基因会发生变异,导致体内胃饥饿素水平高于正常人,更容易产生食欲。

如何科学减重?

对于易胖体质的人来说,减重绝非易事,但通过科学的方法,仍然可以达到理想体重。以下是一些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

饮食调整

  1. 高蛋白膳食模式:增加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并且做到饮食有节,吃饭7-8分饱,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在减少反弹方面是至关重要。

  2. 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在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每种营养物质的摄入。但要注意,不要采取极端的节食方法,否则会导致体重反弹和腹部脂肪堆积。

  3. 轻断食模式:一周内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并且长期坚持。

运动建议

规律运动是控制体重的关键。以下六种运动被证实对降低BMI有效:

  • 慢跑
  • 爬山
  • 步行
  • 快步走
  • 跳舞(达到“国际标准”)
  • 长时间瑜伽

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护膝关节。同时,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久坐,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消耗。

良好的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晚至少7-9小时,以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功能,避免因熬夜导致的激素失调诱发肥胖。

  • 减压放松:长期精神紧张会抑制机体的分解代谢,可能导致体重增加。适当的放松和减压活动,如冥想、深呼吸等,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 避免不良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都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

减重需要循序渐进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减重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这种匀速减重的方式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切无法坚持下去的方法都是无稽之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刘阳也强调:“减重是为健康服务的,整个过程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以不会造成身体损害和引起不适为基础,进行科学运动和饮食。这个时间过程可以适当延长,但重点要持之以恒。”

记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建议在实施任何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制定个性化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