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大同的绿色转型之路
“煤都”大同的绿色转型之路
“煤都”大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转型。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同市曾以“点亮全国一半灯,暖热华北一半炕”而自豪。然而,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这座传统煤炭城市正谋求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
政策引领:锚定绿色转型方向
大同市明确提出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基地。这一战略定位,为大同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传统产业升级:智能化改造引领行业变革
在大同,智能化改造正在重塑传统煤炭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6座智能化煤矿,32座矿井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5%以上。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煤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一应俱全,采煤机智能切割煤壁、放顶煤作业全自动化,让煤炭开采效率大幅提升。
新能源崛起:从“煤都”到“新能源之都”
大同充分利用本土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目前,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2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53.7%,已提前完成“十四五”建设目标。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正在推进,总投资近400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100亿度。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环境治理方面,大同市2023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0%,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总量同比下降6.8%。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用于水泥、铸造等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
新兴产业布局:打造发展新动能
大同市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储能领域,已建成4个总规模32万千瓦共享储能项目,全省排名第一。在算力产业方面,大同成功获批全国7个国家级数字标注基地之一,算力排名全国第三。此外,大同还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推进换电重卡整车制造和换电站建设,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
面临的挑战
尽管转型成效显著,但大同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新能源消纳能力有待提升,新兴产业规模仍需扩大,人才和技术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
大同的转型之路,是中国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缩影。从“煤都”到“新能源之都”,从“输煤炭、输电力”到“输数据、输算力”,大同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能源革命”的深刻内涵。未来,随着转型步伐的加快,一个更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大同将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