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创新之路
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创新之路
2024年5月,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州举办,故宫博物院以“文化传承·数字共享”为主题,展示了多项数字化创新成果。在占地234平米的展区里,数字文物库、全景故宫、虚拟现实剧场等8个数字展项,向观众展现了故宫在数字化保护和展示方面的最新进展。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堪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目前,故宫已建立包含186万件藏品信息、85万件高清影像及1500余件三维模型的数字档案,并采集超过8500小时的视音频资料。这些数字化资源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公众了解故宫文化开辟了新途径。
在文物修复方面,故宫博物院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以镶嵌文物修复为例,修复师们不仅要掌握传统技艺,还要学习相关知识,如鸟类知识、木材特性等。同时,故宫博物院还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材质鉴定,使修复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在监测系统方面,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了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古建筑的状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展示创新同样令人瞩目。在北院区的12个高科技展厅里,每年展出约2至3万件文物。通过数字化手段,观众可以全方位欣赏文物细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广州、苏州等地举办的数字体验展,运用AI、裸眼3D等技术重新诠释经典艺术,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参与。
“数字故宫”小程序的推出,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参观服务。小程序不仅支持在线购票、导航导览,还设有智能助手功能,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小程序还支持无障碍访问,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故宫博物院还积极拓展数字展览的地域范围。在香港大馆举办的数字展览中,通过AR等技术呈现《千里江山图》等珍贵文物细节,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故宫的珍宝。此外,故宫博物院还与腾讯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数字文物库建设与发展。官网升级为多语种版本,面向全球观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服务。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工作,不仅提升了文物保护水平,更为公众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通过科技创新,故宫博物院正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