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八大作”,揭秘古代建筑密码
故宫“八大作”,揭秘古代建筑密码
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东方建筑艺术的明珠”。其建筑工艺之精湛,结构布局之严谨,装饰手法之华丽,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建造维修过程中形成的“八大作”是其生命力不朽的传承密码。这些包括瓦作、木作、石作等在内的宫室古建筑营造技艺,不仅让故宫数百年如新地矗立在北京城中央,还成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八大作”的具体内容
“八大作”是故宫建筑工艺的核心,涵盖了从基础到装饰的各个层面。具体包括:
土作:负责夯筑台基、墙体等基础工程。故宫的台基采用“三合土”夯筑,即石灰、黄土和糯米浆混合,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石作:负责雕刻加工各种石构件,如栏板、望柱、螭首等。故宫的石雕工艺精湛,如太和殿前的云龙石雕,长16.57米,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一块石雕。
木作: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负责梁架、柱子等基本构造体系,小木作则负责门窗、隔扇等室内装修。故宫的木结构采用榫卯连接,既稳固又美观。
瓦作:负责屋顶的铺设,以金砖铺地为代表。故宫的琉璃瓦色彩鲜艳,造型优美,其中太和殿的屋脊高达3.4米,重达4.3吨,由十三部分拼接而成。
油作:负责木构件的防腐防虫处理。故宫的油饰工艺独特,既能保护木材,又能增加美观。
彩画作:负责绘制各种彩画。故宫彩画分为和玺、旋子和苏式三种,其中和玺彩画等级最高,以龙凤图案为主,大量使用金色。
搭材作:负责搭建脚手架等临时设施。故宫的搭材工艺巧妙,既能满足施工需要,又不影响建筑美观。
裱糊作:负责室内墙面的裱糊装饰。故宫的裱糊工艺精细,多采用名贵材料,如宣纸、绫绢等。
“八大作”的工艺特点
“八大作”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例如,木作中的榫卯结构,不仅稳固耐用,还能适应地震等自然灾害;瓦作中的金砖铺地,需要经过29道工序,历时13个月才能完成,其平整度和光洁度令人惊叹;彩画作中的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有的甚至达到每平方米用金一两,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奢华。
“八大作”的现代传承
这些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被传承和保护。在现代,这些技艺不仅应用于故宫的修缮和保护,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古建筑的修复工程中,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宫“八大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巅峰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的传承。在当今社会,这些技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