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丽水市生态保护获生态环境部点赞!“山水工程”打造生态修复新样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丽水市生态保护获生态环境部点赞!“山水工程”打造生态修复新样板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M6V70M0534J4WI.html
2.
https://www.mee.gov.cn/ywgz/sthjzf/zfzdyxzcf/202407/t20240730_1082928.shtml
3.
https://eco.cctv.com/2024/07/31/ARTIxDD02JimGS53xm1sBGjK240731.shtml
4.
http://zrzyj.lishui.gov.cn/art/2024/8/20/art_1229223777_58586279.html
5.
https://www.lishui.gov.cn/col/col1229216407/index.html
6.
https://lsnews.com.cn/assets/detail.html?id=66c91aeb5a084453d73887b7
7.
http://www.cnfpia.org/sf_4CD31338C61E418B98AA58F0E7F5A5B6_209_8C0B6735583.html
8.
https://www.qingtian.gov.cn/art/2024/5/15/art_1229365841_501951.html

近日,生态环境部对丽水市2023年以来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激励表扬。作为浙江省西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丽水市通过实施“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推进生态修复项目,不仅使全市水环境质量跃居全国前列,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保护新模式。

01

创新实施“山水工程”,打造生态修复新样板

丽水市的生态保护工作以“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核心,该工程覆盖全市多个县市区,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保护修复措施,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

在缙云县,针对当地茭白种植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创新实施“茭鸭共生”生态模式。通过推广茭白-麻鸭共生系统,科学控制麻鸭养殖密度和肥药施用量,有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同时,建设生态拦截沟渠4.5公里,通过泥底捕获池、透水坝等设施,实现农田退水的氮磷拦截,显著改善了樟溪水质。

青田县则以“三绿”理念为引领,全面推动生态建设。通过科学规划造林用地空间,种植乡土阔叶树种600余万株,建设防护林4.6万亩,筑牢浙南生态屏障。同时,开发森林康养、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龙泉市则以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推进“系统治水、数智护水、全域兴水”。通过生态护岸工程、生态堰坝建设等措施,修复河道34.5公里。同时,创新建设“泉水安澜”综合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水域监管的数字化闭环管理,有效保障饮用水安全。

02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多项指标全国领先

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动下,丽水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公布的2024年环境质量状况,丽水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四,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九。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保持100%。

03

“丽水模式”的可推广性分析

丽水市的生态保护模式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其核心在于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和数字化赋能。

  1. 系统治理:丽水市的生态保护不是孤立的点状推进,而是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各种生态要素,实现整体性保护修复。

  2. 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保护措施。如缙云县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青田县注重森林生态建设,龙泉市则以流域治理为重点。

  3. 数字化赋能:通过建设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环境监测和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了生态保护的效率和精准度。

然而,推广“丽水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需要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配合,以及对地方治理能力的较高要求。因此,在推广过程中,需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调整和完善相关措施。

04

结语

丽水市的生态保护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其创新实施的“山水工程”、数字化监管平台等举措,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更为其他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未来,随着“丽水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