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荔波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新典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荔波茂兰保护区:生态旅游新典范

引用
人民网
7
来源
1.
http://gz.people.com.cn/n2/2024/1107/c194849-41034478.html
2.
https://gz.cnr.cn/ldgz/20241108/t20241108_526968369.s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6A0546T00
4.
https://m.8264.com/thread-5350897-1.html
5.
https://www.sohu.com/a/824772963_362042
6.
https://www.10086.cn/aboutus/news/pannounce/gz/index_851_854_detail_50641.html
7.
http://gz.news.cn/20240816/7b0aaaeadf494b6c808234f7cd7eaf7d/c.html

第二十五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近日在贵州荔波开幕,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的近200名嘉宾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与生物圈保护工作。作为会议举办地,荔波以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保护成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典范。

01

独特的生态禀赋: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荔波位于贵州最南端,处于北纬25度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在这个纬度带上,大多数陆地都面临着沙漠化和石漠化的威胁,而荔波却以其广袤的原始森林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脱颖而出。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集中、最稳定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

茂兰保护区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已成为一个生物多样性宝库。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已知的大型真菌有424种,高等植物3367种,脊椎动物588种,昆虫类1962种,蜘蛛类14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5种,占全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数的39%;兰科植物206种,约占全省兰科植物总物种数的50%,是全省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

02

从煤炭经济到旅游经济:绿色转型的荔波实践

上世纪70年代,煤炭经济曾是荔波的支柱产业,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0%以上。然而,荔波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远见卓识,从8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塑县”的发展理念。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荔波逐步实现了从“煤炭经济”向“旅游经济”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荔波依托其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了多个知名品牌。目前,荔波已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以及国家风景名胜区、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5张国家级名片。

0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荔波的成功转型不仅体现在经济结构的转变上,更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中。荔波县森林覆盖率达75.98%,境内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国国家保护物种和濒危物种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生态资源,荔波构建了严密的生态保护体系。从政策规划到科研监测,从资源监管到民族文化保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网络。同时,荔波还注重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体验游,让当地居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获得经济收益。

2023年,随着贵南高铁的开通运营和机场改扩建复航,荔波成为贵州省第一个拥有公路、高铁、航空“三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县(市)。2024年,小七孔景区经过扩容提质,承载量提升到每天8万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64天提升至2.84天。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2402万人次,同比增长3.2%,小七孔景区接待游客突破57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保持全省第一。

荔波的发展历程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完全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荔波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更为全球生态旅游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