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世民与徐盛:孙膑兵法的现代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世民与徐盛:孙膑兵法的现代启示

引用
搜狐
6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24842146_121690836/?pvid=000115_3w_a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472871327639276
3.
https://m.sohu.com/a/801272992_121166546/?pvid=000115_3w_a
4.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50387144046821927/
5.
https://www.kekeshici.com/guji/jimou/119269.html
6.
http://m.505dh.com/renwu/item_16037.htm

01

孙膑的“减灶之计”: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公元前341年,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在马陵之战中运用“减灶之计”,成功击败了魏国名将庞涓,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孙膑通过每天减少炉灶数量,制造出士兵大量逃亡的假象,成功迷惑了魏军,诱使庞涓轻率追击,最终在马陵设下埋伏,一举歼灭魏军。

02

李世民的“虚张声势”:解雁门关之围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九月,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始毕可汗的20万大军围困。隋炀帝急令天下勤王,当时年仅19岁的李世民在屯卫将军云定兴军中献计。他提出,由于敌众我寡,应该采用虚张声势之计,通过增加旗号和鼓角,白天旌旗招展,夜晚鼓角相闻,使突厥兵误以为援军已至,从而迫使其撤退。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计谋,当队伍拉长数十里,旌旗络绎不绝时,突厥哨兵果然误以为隋朝援军已至,急忙报告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大惊,立即下令全军撤退,隋炀帝的雁门之围得以解除。

03

徐盛的“假城墙”:吓退曹丕10万大军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徐盛在面对魏文帝曹丕的10万大军时,也巧妙运用了疑兵之计。公元224年(吴黄武三年),曹丕率军南征,企图渡过长江。徐盛献计在建业(吴国都城,今江苏南京)周边筑起围栏,制造篱笆,围栏上设下假楼,江中准备浮船。当曹丕大军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看到绵延数百里的围栏,心中惊疑,又见长江正在涨水,于是引军退却。

04

疑兵之计的现代启示

从孙膑的“减灶之计”到李世民的“虚张声势”,再到徐盛的“假城墙”,这些古代军事智慧展现了通过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这种策略在现代战争和商业竞争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孙膑的军事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5

结语

“减灶之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孙膑卓越的心理战术和战略眼光。这一计谋的成功不仅奠定了齐国在战国时期的霸权地位,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战略思想。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孙膑的军事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