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 这些金华人常吃的美食是非遗
深藏不露 这些金华人常吃的美食是非遗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味道,这些历经岁月的味蕾经典,留存了一座城的文化与记忆。金华,这座江南名城,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的非遗美食文化。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些藏在金华人心中的非遗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味道。
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腌制技艺】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金华火腿就如同一张金华的城市名片,以色、香、味、形“四绝”而闻名天下,是我国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品。
金华火腿选用金华“两头乌”的后腿,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发酵、风干等多道传统工序腌制而成,气味芬芳,滋味醇香,特别适合作为配菜炖汤或清蒸。
金华酥饼
【金华酥饼传统制作技艺】
◆ 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金华酥饼色泽金黄,香脆可口,是金华地区传统特产,也是在外金华人心心念念的一口香。
金华酥饼制作技艺精细复杂,包括选料、饼坯制作和烘烤等近18道工序。运用传统技艺烘烤制作出的金华酥饼每层薄如纸,皮面金黄,面带芝麻,馅心油而不腻,香浓味美,酥脆异常。
兰溪风肉
【转轮岩风肉制作技艺】
◆ 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风肉起先是指挂在屋檐下风干的猪肉,在兰溪城乡广泛流行,其中梅江镇转轮岩一带的风肉别具特色,不加任何辅料就可将肉风干。
最简单的“蒸”,便能将风肉的味道释放。上锅蒸半小时,肉便出锅。趁热切成薄片,金黄色的是皮,透明粉白的是肥肉,枣红色的是精肉,色泽透亮,香气扑鼻。
东阳爊面
【东阳爊面制作技艺】
◆ 金华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东阳爊面(āo,俗写沃面),是东阳城区一带特有的面食。它貌不惊人,口感区别于普通面点食品,吃着有种“糊嗒嗒”的感觉,但自成特色,过舌难忘。
一碗面,十种料。东阳沃面食材丰富,除去油、盐、胡椒等基本佐料外,还有青菜、木耳、肉丝、河虾、肚丝、蛋丝、淀粉、面条等等,最关键的材料就是猪肚、河虾和面条,三者搭配鲜味十足。
东河肉饼
【义乌东河肉饼制作技艺】
◆ 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东河肉饼又叫“夹肉双层麦饼”,风味浓郁醇厚,是义乌传统小吃。
东河肉饼制作流程主要有和面、制馅、制坯、拉扯、煎烤等工艺流程,重点是肉饼的拉扯和煎烤。以薄如宣纸、色如琥珀,油而不腻,色泽光亮而闻名,是当地传统节日、婚嫁喜事的必备物品。
永康肉麦饼
【永康肉麦饼制作技艺】
◆ 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肉麦饼是永康最有名的特产之一,在丰收喜庆季节或家人出远门时,永康农家有着制作肉麦饼的传统。
永康肉麦饼用本地九头芥菜腌制的雪菜或霉干菜,加五花肉烘烤而成,其色泽淡黄,形态饱满,汁多肥嫩,干香宜人,独具风味。对土生土长的永康人来说,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浦江一根面
【浦江一根面制作技艺】
◆ 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一根面”,原名“麦绳”,是浦江县北部山区潘周家村人独特的面食,以其长、细、韧、滑等独具风味的特色而享誉四方。
浦江一根面做工复杂,技艺十分讲究,前后有十几道纯手工工序,用一公斤面粉可做成数百米长的一根面条,因其长,被寓于“长福长寿”之意,又被称作“长寿面”。
武义干糕
【武义干糕制作技艺】
◆ 金华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起糕干”在民间有“起高竿”的寓意,希望有一个节节高的好兆头,是武义特有的一种传统美味小吃。干糕味美又便于携带,是当地过年过节必备的待客佳品,亦是春耕之际农民干活时带到田里用作点心的主要食品。
做好的干糕厚薄仅有二三毫米,方方正正,大小、厚薄均匀,白中带黄,轻咬一口干脆而香甜,甜蜜蜜的味道令人念念不忘。
磐安药膳
【磐安药膳】
◆ 金华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磐安山水灵秀、植被繁茂,孕育着众多珍贵的“仙草灵药”,懂药性的磐安人以当地药材和食物为原料,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制作出色、香、味、形俱全的药膳,营养又健康。
归地羊肉、八宝鸡汤、黄精红烧肉……通过各种烹饪把药味变成人间美味,让其变得不再腥苦,而富有滋味。各式各样的药膳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滋养金华人身心的盛宴。
这些非遗美食你都吃过吗?
快来评论区
分享你吃过的金华非遗美食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