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借银行卡小心触犯"帮信罪"
出借银行卡小心触犯"帮信罪"
2024年1月,山东青岛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5000万元。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警方发现多名涉案人员通过借用他人银行卡进行资金转移,其中一名大学生李某因出借自己的银行卡而被警方刑事拘留。李某表示,他只是将自己的银行卡借给朋友使用,并不知道会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然而,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李某的行为已经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
什么是"帮信罪"?
"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的罪名。该罪名针对的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的行为。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
-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
- 提供广告推广服务
- 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构成"帮信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主观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客观上实施了上述帮助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情形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
- 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
- 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
- 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
- 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
- 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
- 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
- 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出借银行卡的具体风险
出借银行卡可能面临以下法律风险:
涉嫌犯罪:即使不明知具体犯罪行为,只要知道对方可能用于非法活动,就可能构成"帮信罪"。根据《刑法》规定,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事责任:一旦涉案,不仅银行卡会被冻结,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警方通常会追究提供银行卡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当流水金额超过20万元或获利超过1万元时。
解冻难度大:被司法冻结的银行卡需经公安机关调查确认无违法行为后才能解冻,这一过程可能持续较久,且账户持有人需配合调查。
信用受损:如果借卡人未能按时还款或者出现逾期等不良信用记录,这些负面信息将会记录在您的信用报告中,对您个人的信用评级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您未来的金融活动,如贷款申请、信用卡办理等。
实际案例分析
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多起因出借银行卡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
史某某案:史某明知史某福需要银行卡用于网络赌博过账,仍将自己办理的一张手机卡和银行卡交给史某福使用。虽然史某只获得一包香烟作为报酬,但其银行卡涉及诈骗资金40440元,最终被认定构成犯罪。
孟某某案:孟某某在明知男友王某可能将银行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下,仍办理两张银行卡交给王某。虽然孟某某辩称对具体用途不知情,但其银行卡涉及诈骗资金36万余元,最终被认定构成犯罪。
王某某案:王某某在明知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的情况下,仍将自己名下的公司银行账户借给他人使用。虽然其辩称目的是买卖公司而非买卖银行账户,但最终仍被认定构成犯罪。
如何避免触犯相关法律
为了避免触犯"帮信罪",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切勿出借银行卡:避免因他人违法行为牵连自身,导致财产损失或法律后果。
合法使用银行卡:确保交易合规,远离非法活动,保护个人信用和资金安全。
提高警惕:对于任何要求借用银行卡的行为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即使是亲朋好友也要坚守原则。
及时报告:如果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用于非法活动,应立即向银行和公安机关报告。
出借银行卡看似小事,实则可能酿成大祸。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