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设计揭秘:齐康、何镜堂力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设计揭秘:齐康、何镜堂力作

引用
7
来源
1.
https://m.doc.wendoc.com/b78222314a89b7630758e64a8.html
2.
https://www.idea-king.org.cn/worksinfo-2844.html
3.
http://www.chinaasc.org.cn/html/zoujinxuehui/huiyuanfengcai/2024/0614/129208.html
4.
https://www.d5render.cn/user-case/hejingtang/
5.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4626265/?jump_opus=1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0/12/99076_1129231130.shtml
7.
http://www2.scut.edu.cn/architecture/2012/1104/c2891a101225/page.htm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建工程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主要设计人为齐康和何镜堂。新馆延续了城市记忆,以谦逊的空间形态融入城市生活,通过覆土地景式建筑形式削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馆不仅补充了城市功能,还延伸了参观流线,突出了抗战胜利的主题,表达了和平圆满的情感愿景。清水混凝土柱列和暗红色锈蚀钢板材质的应用,使得整个建筑既具有纪念性特征,又符合安静平和的气质。

01

设计理念:军刀折断,伤痕永存

新馆的设计理念源自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由于纪念馆扩建用地呈狭长的船形,设计团队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军刀”的象征性造型。这一设计不仅呼应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更寓意着日本法西斯侵华企图的破灭。

外墙设计采用了断层和波浪曲线元素,直线肌理与断层相互映衬,仿佛历史的伤痕刻印在建筑之上。波浪曲线的设计则揭示了“军刀下”的伤痕累累,象征着那段血流成河的悲惨历史。

02

设计团队:两代大师的匠心传承

新馆设计由齐康和何镜堂两位建筑大师共同完成。齐康作为老馆的主设计师,对纪念馆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而何镜堂则以其“两观三性”理论,为新馆设计注入了新的理念。

何镜堂提出的“两观三性”理论,强调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在纪念馆设计中,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新馆不仅与老馆风格统一,更通过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了历史记忆。

03

建筑特色:材质与空间的完美融合

新馆采用了覆土地景式建筑形式,通过下沉式空间的设计,既减少了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又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建筑主体采用清水混凝土柱列,搭配暗红色锈蚀钢板,这两种材质的选择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传达出和平与反思的主题。

进门雕塑的设计别具匠心,左高右低的造型象征着胜利的到来。雕塑左高出的部分仿佛一只伸向馆外的手,寓意着和平的召唤。整体造型宛如一艘帆船,寄托着“和平之舟”的美好愿景。

04

参观体验:情感与空间的交织

新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从入口开始,参观者需要沿着台阶下行,这种设计象征着走向历史、走向黑暗的过程。两旁的高大乔木与镜面水池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整个参观流线经过精心设计,从下沉空间到遗址区,再到最终的希望之光,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这种空间序列的设计,让参观者在行走中感受历史的沉重,最终迎来光明与希望。

05

文化意义:历史见证与和平象征

作为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和平的象征。新馆的设计通过建筑语言,深刻诠释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

清水混凝土柱列和暗红色锈蚀钢板的运用,既体现了历史的凝重,又传达出和平的愿景。整个建筑在表达历史伤痛的同时,也传递出对未来的希望。正如何镜堂所说:“建筑不仅要反映历史,更要面向未来。”

新馆的设计不仅是一个建筑作品,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永恒呼唤。通过齐康和何镜堂两位大师的匠心独运,这座建筑已成为南京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醒着世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