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千年古城的乡愁记忆与文化传承
绍兴:千年古城的乡愁记忆与文化传承
绍兴,这座千年古城,近日再次因一项重大考古发现而备受瞩目。在越城区马山街道恂南村的洋泾湖畔,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处南宋时期的重要遗址,不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干栏式建筑遗迹,还在宋代青釉四系罐中找到了历经千年仍清晰可见的芝麻遗存。这些珍贵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南宋时期江南水乡的生活图景,也为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注脚。
保护历史风貌,留住文化记忆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在保护历史风貌方面不遗余力。在古城保护工作中,绍兴采用了“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力求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民生。位于市区中心的仓桥直街,就是一座展现典型古城风貌的历史街区。在修缮过程中,绍兴提出“原居民非必要不迁出”的原则,成功保留了800多户居民和43座重要台门建筑,让老街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焕发出现代活力。
绍兴还特别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记忆。据统计,绍兴城至今仍在使用的宋代以来的老地名多达100多个,如府横桥、司狱使前、香粉弄、投醪河等,这些地名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让归乡的人们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传承文化传统,焕发时代活力
绍兴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越剧为例,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从嵊州发源,如今已拥有117个民营越剧团、130余个戏迷组织,并在全球建立了210个“爱越小站”。嵊州还成功创建了浙江省越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新昌县澄潭街道梅渚村,一座非遗工匠馆正在展陈当地陶瓷制作、织造、雕刻等特色技艺。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培养年轻工匠的基地,让传统技艺得以薪火相传。2024年10月,新昌县公布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将推动“新昌炒年糕”“越罗织造”“蚕桑丝织”“珠茶”等传统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
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家园
绍兴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镜湖为例,这处承载着贺知章“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乡愁记忆的水域,至今仍碧波荡漾,成为许多人心中的乡愁寄托。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绍兴系统挖掘与传承本地农耕特质、水乡韵味与文化标识,让乡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改善人居环境、盘活乡村产业的同时,重焕乡村活力,让乡愁扎下深根。
创新发展,建设共富示范
绍兴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以黄酒产业为例,95后青年周华剑选择返乡创业,致力于推广绍兴黄酒文化。绍兴市也大力推进黄酒历史经典产业振兴,全面加强保护、传承、创新、规范、发展与推广,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绍兴还连续14年举办“名士之乡”人才大会,连续9年举办中国·绍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并举办世界女科学家大会、国际先进制造青年科学家大会等,为城市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绍兴,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古城,正在以创新的姿态,续写着新时代的“胆剑篇”。通过保护历史风貌、传承文化传统、改善生态环境,绍兴不仅留住了乡愁,更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