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博物馆:战国青铜马揭秘!
邯郸市博物馆:战国青铜马揭秘!
邯郸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战国青铜马,是一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这三匹青铜马出土于赵王陵2号陵,后被盗墓贼盗走并辗转至英国,最终在1998年被成功追回,上演了一场当代“完璧归赵”的故事。
青铜马的出土与特征
1997年10月18日,赵王陵2号陵被盗,大批珍贵文物被贩运出境。经过公安干警的缜密侦察和万里追踪,于次年将这批文物完璧归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匹战国时期的青铜马。
这三匹青铜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一匹作仰首行走状,高18厘米,长24.5厘米;一匹作低首伫立状,高15厘米,长22.5厘米;第三匹作低头觅食状,高15厘米,长23.5厘米。它们均采用多视角立体构图的圆雕手法铸造而成,从不同的角度将马的动与静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武灵王与“胡服骑射”
这三匹青铜马的出土,为研究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改革提供了重要线索。赵武灵王在位期间,为应对周边强敌的威胁,推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他让士兵脱去长袍广袖的汉装,改穿简便合体的胡服,练习骑射技能,建立了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
赵国的北方地区畜牧业发达,盛产良马。这三匹青铜马的造型完美,刻画细腻,反映了赵国造型艺术的精湛。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展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工艺水平。
传奇的回归之路
1997年,这三匹青铜马不幸被盗,被盗墓团伙倒卖至英国。好在经过公安专案组干警的不懈努力和国际刑警的协助,于1998年5月成功追回,上演了一场当代“完璧归赵”的故事。
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这三匹青铜马是我国同时期考古的首次发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写实风格青铜战马,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的杰作。它们的出土,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马匹品种、骑兵装备以及青铜器铸造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如今,这三匹战国青铜马静静地陈列在邯郸市博物馆内,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两千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们不仅是赵国辉煌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