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的苹果保卫战:北方果农的应对之道
气候变化下的苹果保卫战:北方果农的应对之道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苹果产区的影响日益显著。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预警分析,2024年全国苹果主产区始花期普遍推迟1-3天,部分地区面临花期冻害风险。面对这一挑战,各地果农和科研人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保障苹果产量和品质做出了不懈努力。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024年春季,我国北方苹果主产区经历了较为特殊的气候条件。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果树越冬期间阴雨天气多、气温偏低,导致树体萌芽期延迟。预计大部分产区4月4日以后由南至北依次进入始花期,始花期集中在4月上中旬,较常年持平或偏晚1-3天。
具体来看,各产区情况如下:
- 陕西产区始花期集中在4月上中旬,需防范阴雨天气影响授粉
- 山东产区始花期较常年持平或延后,部分地区有冻害风险
- 甘肃高海拔区始花期延后,低海拔区始花期正常,需防范冻害
- 山西产区始花期较常年基本持平,部分地区需防范高温风险
- 河北产区始花期较常年持平或延后,北部地区需防范倒春寒
果农的应对措施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各地果农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延迟开花时间:通过春季灌溉、枝干涂白等方式,人为控制果树的生长节奏,使其开花时间避开可能的霜冻期。
预防霜冻:在冻害来临前,果农会采取树冠喷水、果园熏烟、喷施防冻液等措施,提高果园小气候温度,减轻霜冻影响。
人工授粉:考虑到低温可能影响授粉昆虫的活性,果农们提前准备人工授粉,确保坐果率。
灾后补救:一旦发生冻害,及时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土肥水综合管理,帮助果树恢复生长。
科技创新与资源保护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挑战,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
农业气候资源普查:2024年,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在黑龙江、陕西、江西等省份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试点。此次普查不仅关注种植气候区划,还首次开展产量、品质、主要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气候区划,精细度达到公里级甚至百米级。
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密歇根州的野生苹果树(Malus coronaria)保护项目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这种野生苹果树具有较强的春季霜冻抗性,其遗传特性对培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具有重要价值。
温室技术创新:温室技术的突破让农业生产突破了季节限制。通过自动化灌溉和气候控制,果农可以在冬季种植辣椒、茄子等蔬菜,甚至培育珍稀菌种羊肚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
未来展望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但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源保护,我国苹果产业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未来,我们需要:
- 持续监测气候变化趋势,完善农业气候预警系统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更多适应气候变化的优良品种
- 推广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加强农民培训,提升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我国北方苹果产区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源保护,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之路。这不仅关乎苹果产业的未来,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