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遇上康养: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
邮轮遇上康养: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
2024年元旦,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首航,这艘全长323.6米、总吨位13.55万吨的巨轮,不仅填补了国产大型邮轮市场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国邮轮产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邮轮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球游轮市场正在快速复苏。据麦肯锡发布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到2035年,中国游轮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400万人次。目前市场上广义的游轮形态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航行在大洋上的海洋邮轮,另一类则是航行在大江大河中的内河游轮。
内河游轮最早流行于欧美地区,相比海洋邮轮有着更强的观光性质。在欧洲的多瑙河、塞纳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以及中国的长江等著名河流上,都航行着由不同品牌运营的内河游轮,是最受中老年游客欢迎的旅游度假形态之一。
与内河游轮相比,大型远洋邮轮的吨位往往都在10万吨以上,其中世界上最大的远洋邮轮“海洋交响号”吨位高达22.8万吨,载客量超过6000人。海洋邮轮庞大的“体格”令其可容纳更多设施,除了客房、餐厅等基础场景外,邮轮上通常还包含游泳池、购物中心、大型健身房等等,可满足乘客吃穿住行各方面的需求。
邮轮与康养结合的必要性
国际邮轮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共有3150万人次乘坐游轮,预计2024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3570万。其中,60岁以上的银发族是游轮最大的消费群体,占所有游客数量的33%。与此同时,82%的“婴儿潮”一代表示愿意再次参与游轮旅行。
游轮旅行省去了旅客舟车劳顿的行程,旅行节奏更慢,安全性和舒适度也更高,更契合中老年游客的体力和旅行偏好。此外,随着游轮相关配套设备和服务的优化,在适老化设施和医疗支持上不断升级,可以令中老年游客安心出游,提供宾至如归的旅程体验。
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康养需求将持续增长。邮轮产业与康养产业的结合,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旅游和康养服务,也将为邮轮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点。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邮轮产品出现,这些产品将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同时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邮轮康养研发示范基地的启动,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通过在邮轮上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办公区、食堂、宿舍和运动场所等设施,可以为邮轮康养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这种海上移动基地不仅能够推动科技发展,还能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开辟新路径。
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景,还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如何确保海上移动基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如何实现绿色节能?如何保障物资补给和人员管理?这些都需要跨学科合作和周密规划。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邮轮产业与康养产业的结合无疑是一个充满前景的发展方向。它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将为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和“双碳”战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