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绿色交通的“地下先锋”
广州地铁:绿色交通的“地下先锋”
广州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不仅承担着每日近千万人次的出行需求,更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广州地铁正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力量。
规模庞大的城市交通“动脉”
截至2023年12月,广州地铁已开通运营16条线路,总里程达652.81公里,位居世界第三。每天,这个庞大的地下交通网络承载着857万人次的出行需求,全年客流量更是高达31.28亿人次。从1997年第一条线路开通至今,广州地铁已经成为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创新驱动的绿色建设
在建的地铁十一号线堪称广州地铁技术创新的典范。这条全长44.2公里的环线,贯穿广州市中心五个区,串联多个重要枢纽和功能区。在建设过程中,地铁建设者们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密集的城市环境,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
- 施工总承包模式:首次在广州地铁建设中应用,通过集中管理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 工厂化作业:建立三个集中构件加工厂,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解决了现场加工场地不足的问题。
- 大断面冻结法:在云台花园至大金钟路区间暗挖段采用,通过人工制冷技术提高地层稳定性,降低施工风险。
- 全逆作法车站建设:在大冲口站首次应用,优化了施工流程,缩短了工期。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持续优化的运营效率
广州地铁通过优化线路设计和提升列车能效,持续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例如,地铁十一号线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换乘便捷性,31座车站中有14座可与已运营线路换乘,有效减少了乘客的出行时间和换乘次数。同时,广州地铁还积极采用节能型列车和智能调度系统,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展望未来:四期规划助力“双碳”目标
根据最新公布的四期建设规划(2025-2031年),广州地铁将新增8条线(段),总长175.5公里,总投资约1720.8亿元。这些新线路将进一步完善广州地铁网络,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地面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地铁26号线佛山段已开始环评公示,全长11.3公里,拟设5座车站,将与广州段同步推进。这表明广州地铁的辐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一体化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地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随着四期规划的实施,广州地铁不仅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城市交通“动脉”的地位,更为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