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招远:从古莱子国到现代文化体验
探秘招远:从古莱子国到现代文化体验
招远,这座拥有6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古莱子国的所在地。春秋时期归齐,秦始皇东巡时多次经过这里。汉高祖年间设曲城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并入掖县,金朝扶持伪齐皇帝刘豫升罗峰镇为招远县。如今的招远,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体验地。
非遗瑰宝:匠心独运的文化传承
在招远众多非遗瑰宝中,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这项技艺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延续传承300余年。龙口粉丝以精选绿豆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浆、过滤、沉淀、制团、漏粉、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其特点是丝条细匀,光洁透明,质地柔韧,在水中浸泡两天不变色、不发涨。
烟台剪纸是招远非遗文化中的一朵亮丽之花。招远剪纸作品多取材于动物、人物、花草、喜庆节令、五谷丰登、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京剧脸谱等,以美化生活、憧憬未来、增添节日气氛为主要表现内容。在烟台站举办的非遗民俗大集中,剪纸非遗传承人现场创作,其手中剪刀在鲜艳的红纸上灵活游走,纸屑簌簌而下,须臾之间,一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便已完成。
胶东黄县面塑也是招远非遗文化中的一颗明珠。面塑源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题材丰富多样,如结婚用的“龙凤呈祥”,小孩儿百岁用的面塑“长岁”,老人过寿用的“九桃一手”等等,不论是可食用面塑还是非可食用面塑都造型精致、栩栩如生,寓意美好。
黄县布老虎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传说起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布老虎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常被用作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令以及新生婴儿“洗三”、百日、周岁生日、两岁生日时的装饰品,象征驱邪避灾、平安吉祥。
葫芦雕刻作为招远的市级非遗项目,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葫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物之一,因葫芦谐音为“福禄”,其枝茎为“蔓带”,谐音为“万代”,故而葫芦蔓带是“福禄万代”“大吉大利”“健康长寿”的象征。蓬莱民间艺人在葫芦上描绘出蓬莱浓郁的乡土风情、历史名人、楼台亭阁、海市蜃楼等,释放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胶东花饽饽作为山东传统民俗文化的瑰宝,在招远的非遗民俗大集中大放异彩。摆放整齐的花饽饽造型精美,色彩鲜艳,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寿桃、寓意年年有余的金鱼,还有形态各异的花朵,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彰显着胶东地区浓厚的民俗文化。
民俗活动:热闹非凡的节庆盛宴
春节期间,招远金镇景区举办的庙会活动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盛事。从正月初一到初七,景区内锣鼓喧天,舞龙舞狮表演精彩纷呈,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特色美食,欣赏传统戏曲,感受儿时庙会的热闹景象。
现代发展: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近年来,招远市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文旅项目。例如,金都文旅集团以庙会活动为载体,创新性地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同时,招远还注重文化品牌的培育,如玲珑轮胎的“两业融合”试点项目,以及多个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建设,都在为这座古城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从古莱子国到现代文化体验地,招远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无论是非遗文化的精湛技艺,还是民俗活动的热闹非凡,亦或是现代文旅的创新发展,都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