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防:水下信息化建设的领航者
中国海防:水下信息化建设的领航者
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中国海军展示了包括歼-15舰载战斗机、直-9S舰载直升机等在内的多款现役装备,体现了其舰载机体系的完善和航空武器装备实力的提升。首艘054B型导弹护卫舰“漯河舰”正式入列,该舰全长147米,宽18米,具备更强的隐形能力和火力,标志着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发展迈入新阶段。外媒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军将拥有4艘航母、16艘055型驱逐舰等先进舰艇,显著增强远洋作战能力,并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国海军还启动了2025年度招飞选拔工作,面向高中毕业生及高校应届毕业生,选拔舰载机飞行学员,进一步加强人才储备。这些动向显示,中国海军正加速现代化进程,提升综合作战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海防:水下信息化的领航者
在水下信息化领域,中国海防作为国内龙头企业,凭借其在水声信息传输设备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我国海军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海军潜艇及水面舰艇,覆盖水下信息获取、探测、通信等多个关键领域。
核心技术与产品
中国海防的主要产品包括水下信息获取/探测/通信/对抗/导航系统及设备、卫星综合应用系统与平台等。这些设备在海军舰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其水声信息传输设备能够实现水下目标的探测和识别,为反潜作战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同时,公司还开发了各类军民用水声信息传输装备和水下武器系统专项设备,进一步提升了海军的水下作战能力。
应用实例:052D型导弹驱逐舰
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为例,该型舰艇装备了中国海防的多项先进技术。其搭载的H/SJD-9型主/被动声纳和H/SJG-311型主动/被动拖曳线列阵声纳,能够有效探测和跟踪水下目标。同时,舰上还配备了64单元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以及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多种武器,具备强大的反潜作战能力。
水下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水下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海军综合作战能力的关键。通过水声信息传输设备和水下监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下目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为反潜作战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同时,智能化和无人化的水下装备能够执行多样化任务,进一步提升海军的水下作战能力。
展望未来
随着深海战场开发和海军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海防将继续在推动海军技术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水下信息化建设将朝着智能化、无人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为海军提供更强大的作战能力。中国海防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为我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