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医药研究》:传承与创新的里程碑
《中国彝族医药研究》:传承与创新的里程碑
《中国彝族医药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彝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迈入了新的阶段。这本书由第三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张毅老师主编,全书85万字,系统总结了彝族医药的历史、现状、药物基础研究及医疗实践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彝族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早在彝族母系社会时期,彝族医药就已经萌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医药体系。7世纪末,彝族医药与中医药相互融合,推动了其进一步发展。在云南大理,"三月街"传统药市的兴起,以及众多著名彝医的涌现,都见证了彝族医药的繁荣。
张毅老师在书中详细介绍了14种发展成熟的彝医技术,包括拔吸术、水膏药技术、烟熏术、火疗术等。这些技术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书中还收录了550多个方剂,其中许多是首次公开发表,具有极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彝医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书中从本草学、资源学、生药学、化学、药理学、临床应用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51种独具特色的彝族动植物药。这些研究反映了当前彝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彝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四川省彝医医院、凉山州民族药物研究所等机构的成立,为彝族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彝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彝药品种进入药材标准和炮制规范,彝族医药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彝族医药的特色技术和方剂
彝族医药拥有丰富的特色技术和方剂,这些技术和方剂体现了彝族医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以下是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和方剂:
野猪骨油治鼻癌
彝族民间流传着一种专治鼻癌的偏方——野猪骨油。该方法取野猪骨油适量,熔化后涂搽患处,每日一次。野猪骨油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的作用,对鼻癌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熊油蜂蜜白萝卜治腹内肿瘤
彝区广泛使用熊油治病,其中与蜂蜜、白萝卜结合治疗腹内肿瘤的方法尤为独特。将熊油10克、蜂蜜20克置于掏空的白萝卜内,蒸熟后内服,每日一次。此方法利用了熊油的滋补与抗肿瘤作用,结合蜂蜜的润燥解毒和白萝卜的消食化积功效,对腹内肿瘤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火赫(蝴蝶花)消腹内硬块
火赫,即蝴蝶花,是彝族医药中的一味重要药材。其性味平和,具有软坚化结、行气活血、破瘀通络等功效。彝族医生常用火赫20克,水煎服,用于治疗腹中有硬块(含肿瘤)且按之不动之症。此偏方在彝区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麻补(狭叶重楼)治乳腺癌
麻补,即狭叶重楼,是彝族民间用于治疗乳腺癌的特效药。该药材具有攻坚化积、清肿散瘀、活血定痛等功效。将麻补100克研末,每日两次,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对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彝医酒火疗法
彝族是崇拜火的民族,他们利用火的特性创造了彝医酒火疗法。该疗法将药酒或白酒倒在浅碗中,用火点燃,医生以手蘸取正在燃烧的酒,快速在病人患处搓、擦。借助酒与火的温通作用,能有效治疗寒湿毒邪引起的筋骨关节疼痛等病症。
彝医水膏药疗法
彝医水膏药疗法是彝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外用治疗方法。它利用井水、冰水或雪水调和草药,制成药膏敷于患处。该疗法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的功效,对风湿疾病、跌打损伤、腹痛头痛以及小儿腹泻等病症有显著的疗效。水膏药疗法简便易行,是彝医药“内病外治、异病同治”的经典代表。
千年不烂心抗癌消肿
千年不烂心,即一种药用植物,性味苦寒,具有抗癌消肿、利尿凉血的作用。彝族民间常用其全草治疗子宫癌、乳腺癌及宫颈癌等恶性肿瘤。该药材含多种生物碱,具有抗肿瘤的生物活性。将适量千年不烂心(鲜品加倍)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对癌症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荞籽炒爆花治过敏与疥疮
彝族民间有一种治疗过敏和疥疮的独特方法:将荞籽炒爆花后与头发混合黄泥搓成圆子,擦遍患者全身后,散向东、南、西、北方。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界的独特理解和运用,对过敏和疥疮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用酒烧鸡蛋治喉咽
彝族人民还擅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食材来治疗疾病。例如,用酒烧鸡蛋治疗喉咽疾病。具体方法是:将鸡蛋煮熟后去壳,用酒(通常是米酒或高粱酒)点燃后烧炙鸡蛋,待鸡蛋表面微焦后让患者食用。此方法具有消炎止痛、润喉利咽的作用,对喉咽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芭蕉叶熬水治咳
在彝族民间,芭蕉叶也是一味常用的药材。将芭蕉叶洗净后熬水饮用,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芭蕉叶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
彝族医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彝医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国彝族医药研究》一书从本草学、资源学、生药学、化学、药理学、临床应用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51种独具特色的彝族动植物药。这些研究反映了当前彝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彝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彝族医药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例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治疗中,彝族医药的肺康复疗法就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彝族医药通过独特的肺康复技术,结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管理策略,为慢阻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治疗方案。
彝族医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彝族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高质量引资。修订出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商投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稳定外资规模;推动以试点方式继续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为外资拓展空间。商务部表示,2025年将加大自主开放力度,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开展“投资中国”系列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郝洁表示,我国将持续在外资准入限制上做“减法”,在营商环境上做“加法”,不断增强高质量引资的“强磁力”,以切实的市场机遇提升外资企业获得感。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破除隐性壁垒,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以明确信号增强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
此外,一系列政策正在不断释放引资红利:多部门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投资门槛大幅降低;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国家外汇局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为外资银行深化中国市场布局提供更多空间。
这些政策为彝族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彝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彝药品种进入药材标准和炮制规范,彝族医药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结语
《中国彝族医药研究》一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彝族医药研究成果的总结,更是对彝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推动。通过系统梳理彝族医药的历史、现状、药物基础研究及医疗实践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该书为彝族医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随着国家对民族医药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彝族医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