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妮达春晚唱响福州话: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万妮达春晚唱响福州话: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除夕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90后福州籍歌手万妮达的一首《妥妥的》惊艳四座。这位年轻的说唱歌手,用独特的福州话演绎,让全国观众领略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万妮达并非首次尝试用福州话创作。早在2019年,她就萌生了创作福州话说唱的念头。2022年,包含7首单曲的专辑《ONE LIFE ON?LY只此一生》问世,其中的《MoJiaDai莫加戴》和《七溜八溜WAIYA》等作品,更是让福州话借助说唱音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MoJiaDai莫加戴》中,“郎罢”“依爸”这些福州人对父亲的叫法,以及“正常”“舒畅”的押韵,展现了福州话独特的音韵美。而《七溜八溜WAIYA》中“WAIYA”这个福州人日常说话中表达惊叹的语气词,搭配非洲音乐amapiano曲风,既展现了浓厚的民俗色彩,又不失现代感。
万妮达的成功,不仅在于她将传统方言与现代音乐完美融合,更在于她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通过流行音乐,她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闽南语,让这门古老的语言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闽南语,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它融合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闽南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凝聚着闽南人的智慧和情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闽南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吴语区中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的人群比例居全国最低,其中苏州仅为2.2%,上海为22.4%,浙江三地杭州、温州、宁波的比例更低,分别为9.2%、7.3%、4.6%。闽东宁德话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级较为精通宁德话的学生占比8%,而2019级这一比例降至4.9%。青岛话的使用情况更不容乐观,50岁以上的人群使用比例最高,而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率仅有0.7%。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方言的使用场景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多使用普通话,导致方言的传承出现断层。此外,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地方文化受到冲击,方言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面对闽南语传承的困境,我们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首先,应从立法层面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方言的地位和保护措施。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方言保护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教育是传承方言的重要阵地,应将方言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方言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可以将方言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通过多方联动,形成保护合力。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方言传承插上科技翅膀。比如,开发方言学习APP,制作方言教学视频,建立方言数据库等,让方言学习更加便捷有趣。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方言文化活动,如方言歌曲大赛、方言朗诵会等,激发公众对方言的兴趣和热情。
万妮达用音乐为闽南文化插上了时尚的翅膀,让古老的方言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但保护和传承闽南语,不能仅靠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这门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语言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闽南语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