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歼-15DH为何仍用俄制发动机:性能、保障与技术成熟度的综合考量
揭秘歼-15DH为何仍用俄制发动机:性能、保障与技术成熟度的综合考量
近日,中国青年报媒体号发布了一段歼-15DH电子战飞机在航母“山东”舰上开展起降作业的视频。细心的观众发现,尽管国产“太行”涡扇发动机已经成熟,歼-15DH仍然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发动机性能的考量
从发动机性能的角度来看,尽管“太行”发动机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某些关键指标上仍落后于AL-31F。根据公开资料显示,AL-31F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可达12.25吨,推重比高达7.8,这些指标在当时堪称“高端货”。而“太行”发动机虽然在推力、燃油消耗率、可靠性等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最高推力、涡轮温度等指标上仍有一定差距。
后勤保障的考量
从后勤保障的角度来看,AL-31F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更换发动机需要考虑到航母的后勤保障能力。目前,我国航母编队的后勤保障体系仍在不断完善中。虽然W5000大型无人货运飞机的研制成功为发动机的运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该机型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交付使用,尚未形成实际的保障能力。因此,在现有条件下,继续使用AL-31F发动机可能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技术成熟度的考量
从技术成熟度的角度来看,AL-31F发动机在中国已经使用多年,技术成熟可靠。而“太行”发动机虽然性能优秀,但可能在舰载机上的应用经验相对较少,需要更多时间验证。在军事装备领域,可靠性往往比先进性更为重要。因此,在确保作战效能的前提下,选择技术更为成熟的发动机是明智之举。
未来展望
随着国产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歼-15DH换装国产发动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福建舰服役后,其搭载的弹射型歼-15D已经配备了国产“太行”发动机。这表明国产发动机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替代俄制发动机的能力。可以预见,随着国产发动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中国航母编队将逐步实现发动机的全面国产化。
结语
综上所述,歼-15DH继续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主要是出于发动机性能、后勤保障和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这一选择体现了中国海军在装备发展中的务实态度,即在确保作战效能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国产化进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中国航母编队将逐步实现发动机的全面国产化,进一步提升我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