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330余件文物还原海战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330余件文物还原海战真相

引用
新华网
8
来源
1.
http://www.sd.xinhuanet.com/20240805/d02beb15f458474689b0aaa09fd2b744/c.html
2.
http://www.uch-china.com/content.thtml?cid=939
3.
http://sscp.cssn.cn/xkpd/gn/202408/t20240813_5771708.html
4.
https://www.chinamuseum.org.cn/cma/detail.html?id=14&contentId=13782
5.
http://sd.news.cn/20240906/5b1296b9eeb24e45a6bd793c24213841/c.html
6.
http://www.jiawuzhanzheng.cn/news/2024-sxkg
7.
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411/82641784.html
8.
http://www.jiawuzhanzheng.cn/paper/zhouchunshuijiawuchenjianxilieyizhijijinxiandaichenjianshuixiakaogu

2024年8月4日,一场特殊的展览在山东博物馆拉开帷幕。这场名为“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的展览,首次系统展出了330余件(套)甲午沉舰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了来远舰的最新考古发现。

来远舰是北洋海军的主力战舰之一,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英勇作战,最终在威海卫保卫战中沉没。2023年,经过持续10年的水下考古调查,来远舰的沉没位置在威海湾最终确认,标志着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调查圆满完成。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来自来远舰的多种文物,包括士兵的生活用品、武器装备以及舰体构件等。其中,两块木质姓名牌格外引人注目。一块写着“来远三等水手于盛元”,另一块写着“来远一等水手张长发”。这两块木牌长9厘米、宽5.5厘米、厚0.5厘米,虽然尺寸不大,但它们承载着甲午海战中普通士兵的家国情怀,让后人得以一窥北洋海军将士的真实生活。

除了来远舰的文物,展览还展出了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发现。比如定远舰的一块重达18.7吨的防护铁甲,这块呈弧状长方形的钢板,高约2.8米,宽2.45~2.6米,厚0.303~0.305米,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单件甲午沉舰文物。还有致远舰的方形舷窗、靖远舰的加特林机枪等,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甲午海战的惨烈,也为研究近代海军装备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项目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硕的海战遗址考古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黄海北部和威海湾发现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定远、靖远、来远等七艘沉舰,打捞出水的文物共计4000余件。这些文物由英国、德国、中国等不同国家生产,堪称一座国际博物馆,为研究近代造船技术和武器装备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物发掘,更是一次对历史的重新解读。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甲午海战的细节,感受北洋海军将士的英勇精神。正如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周春水所说:“这些考古新发现将不断完善补充历史细节,加深人们对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了解。”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项目历时十年,不仅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更为近现代大型钢铁沉舰的水下考古提供了中国方案。考古工作者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水下考古体系,涉及磁法勘测、抽沙定位、遗址全景展示、现场出水文物保护等多个环节,为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这场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正如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家峰所说:“通过丰富的展陈内容、生动的历史讲述和展示方式,可以让更多人能够直观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悲壮,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