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二叠纪大灭绝:火山喷发如何破坏臭氧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二叠纪大灭绝:火山喷发如何破坏臭氧层?

引用
新华网
8
来源
1.
https://lw.xinhuanet.com/20241022/8f5da9a37e5f45f7aef0bb293ca63228/c.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08A0AIE500
3.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09-16/doc-incpkann9801446.shtml
4.
https://hqtime.huanqiu.com/article/4JSmrFx6Db3
5.
http://nigpas.cas.cn/kxcbo/kpwz/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5/08/83521970_1121385195.shtml
7.
https://fluoridealert.org/zh-CN/news/massive-volcanism-may-have-caused-biggest-extinction-ever/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A7%E9%99%B6%E7%B4%80%E2%80%94%E5%BF%97%E7%95%99%E7%B4%80%E6%BB%85%E7%B5%95%E4%BA%8B%E4%BB%B6

2023年1月6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揭示了2.52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一个关键原因: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剧增。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地球历史上的重大生物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当今社会关注的气候变化和臭氧层保护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01

二叠纪末期:地球生命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距今约2.989亿到2.519亿年,持续了4700万年。这个时期,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从繁荣到毁灭的戏剧性转变。

在二叠纪早期,地球生态系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海洋中,珊瑚、腕足类、菊石和蜓类等生物种类繁多。蜓类是一种特有的有孔虫,尽管体型细小,却在当时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旋齿鲨作为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体长可达12米,统治着海洋食物链的顶端。

陆地上,植物界也发生了重大变革。随着气候的变化,裸子植物如种子蕨、银杏和松柏逐渐取代了真蕨和种子蕨,成为主导植被。这些植物的种子能够储存营养,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昆虫世界也展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古蜻蜓在天空中翱翔,甲虫的出现标志着昆虫演化的新阶段。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安蒂欧兽成为新的霸主,其头骨化石长度可达80厘米,体长超过5米,而狼蜥兽则以其他爬行动物为食。

然而,这种繁荣景象在二叠纪末期戛然而止。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导致了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据统计,约96%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陆地脊椎动物在这场灾难中消失,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这场灭绝事件如同按下了生命的重置按钮,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

02

破解谜团:火山喷发与臭氧层破坏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具体原因。一些研究认为,这场灭绝是一场漫长而旷日持久的事件,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比如海洋或大气化学的逐渐变化。另一些研究则指向了灾难性事件,如海底甲烷喷发或小行星撞击,类似于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那次大爆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大规模火山喷发作为这场灾难的主要诱因。特别是在西伯利亚地区,地质记录显示当时发生了持续时间长、规模空前的火山活动。这些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熔岩,覆盖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形成了所谓的“西伯利亚暗色岩”。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对这些火山岩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了一些惊人的线索。在西伯利亚暗色岩的样本中,研究人员检测到了异常高含量的氟和氯元素。这些元素在某些样本中的含量分别高达0.75%和1.95%,远超过其他类似火山沉积物中的含量。

研究团队推测,当岩浆从地球深处向上流动时,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并不在其中,而是在岩浆穿过富含盐的岩石并喷发到地表时融入其中。据估算,这些火山活动可能向大气中释放了约9万亿吨硫、8.5万亿吨氟和5万亿吨氯。

这些化学物质的释放对地球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硫的释放可能导致了局部地区的酸雨,而氟和氯则可能对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破坏。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重要保护伞,它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防止这些有害射线到达地面。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辐射就会显著增强,对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

03

臭氧层破坏:生物灭绝的关键因素

臭氧层破坏导致的紫外线辐射剧增,被认为是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关键因素。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生物体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1. 直接伤害: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可以直接损伤生物体的DNA,导致细胞功能受损甚至死亡。对于没有防护机制的生物来说,这种辐射是致命的。

  2. 生态链断裂: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影响了植物和藻类的生长。作为食物链的基础,这些初级生产者的减少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3. 生殖障碍: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会影响生物的繁殖能力。例如,它会干扰海洋浮游生物的繁殖过程,从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免疫系统受损:紫外线辐射还会削弱生物的免疫系统,使它们更容易受到疾病和寄生虫的侵袭。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假说。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当时的地质记录和生物化石,发现二叠纪末期的生物灭绝模式与紫外线辐射剧增的影响高度吻合。特别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许多生物的灭绝时间与火山活动高峰期相吻合,进一步支持了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灭绝的理论。

04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为当今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当前,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虽然现代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工具,但二叠纪末期的事件提醒我们,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不容忽视。

臭氧层保护是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自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以来,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减少臭氧消耗物质的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臭氧层的完全恢复仍需时日,而且新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故事告诉我们,地球的环境平衡一旦被打破,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它提醒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所言:“地球深部过程决定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需要的大部分金属资源也多与地球系统息息相关。”通过深入研究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机制,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提供科学依据。

在当今世界,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人类在探月工程等深空探测领域需要地球科学家的智慧一样,应对环境问题也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从二叠纪末期的悲剧中汲取教训,携手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家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