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AI赋能手术机器人,医疗创新迈入新阶段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AI赋能手术机器人,医疗创新迈入新阶段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最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正在为手术机器人插上科技翅膀。该校研究人员与斯坦福大学合作,成功将视觉语言模型(VLM)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集成,实现了手术任务的自主执行。这一突破性进展预示着未来手术室中,AI辅助的机器人手术将成为常态。
创新突破:机器人自主完成手术任务
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台经过改装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在展示其非凡能力。这台机器人通过视觉语言模型的加持,能够自主完成三项关键手术任务:组织提升、手术针操作以及伤口缝合。与传统机器人手术需要详细编程不同,这台机器人仅依靠模拟学习就能执行零样本手术任务。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Ji Woong “Brian” Kim表示:“这些机器人现在能够自主执行这些非常复杂的任务,这真是太神奇了。对机器人进行编码,让它们可以从模仿学习中进行真正的操作,这是机器人领域的重大范式转变,我认为,也是自主手术机器人的未来所在。”
技术细节:基于AI的视觉语言模型
为了实现这一突破,研究团队使用了NVIDIA GeForce RTX 4090 GPU、PyTorch框架和NVIDIA CUDA-X AI库。他们将微型摄像机连接到达芬奇机器人的手臂上,记录了约20小时的手术视频,包括组织提升、手术针操作和缝合等关键步骤。同时,还收集了与手动操作相关的运动学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操作角度和压力等关键信息。
训练完成后,研究人员使用鸡肉和猪肉进行实验,这些材料的质感与人体组织相似。令人惊喜的是,机器人不仅能够完美执行手术任务,还能自主解决意外情况。例如,在一次实验中,机器人意外掉落了手术针,但它能够自主识别并拾起针具,继续完成手术任务。
未来展望:AI与医疗的深度融合
这一研究成果展示了AI与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虽然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但研究团队已经在计划下一步的动物实验,并开发更多训练数据以扩展机器人的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手术室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医生通过VR头盔查看患者的三维解剖结构,同时AI辅助的机器人精确执行手术操作。这种人机协作模式不仅能提高手术效率和精度,还能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这项研究只是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随着AI、VR/AR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医疗行业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这些技术不仅会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更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更高的手术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