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心”锦囊,寒假“心”力量——考后及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考后“心”锦囊,寒假“心”力量——考后及寒假心理调适指南
考后“心”锦囊
寒假“心”力量
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本学期也将要落下帷幕,首先为同学们的努力与收获点赞!比起考前的紧张、焦虑,考后的情绪体验或许更为复杂。有出于粗心的懊悔,有源于偷懒的内疚,有对于未来的担忧等,如果你也有这些负面情绪的波动,学校精心给你和家长准备了这份考后及寒假心理调适指南,它能帮助你打通假期快乐、自信、阳光的正确渠道,请认真阅读!
学生篇
01
接纳情绪,积极调整
如果你取得了自己满意的结果,那么请尽情欢呼,同时记住这种开心的感觉,然后继续努力去获得这种感觉。而当我们的结果不及预期时,我们难免会感到失落难过,这是正常的情绪体验,不要害怕,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同时用合适的方式将情绪宣泄出来。我们可以尝试做这些:适当哭泣,抱抱自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和好友、家人倾诉,做喜欢的体育运动……把情绪适当宣泄出来要比压抑在心里好得多。
02
正确看待,合理归因
我们应当以理性的态度审视测试结果,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归因分析。若将未达预期结果简单归因于个人能力不足,这种片面的看法往往会忽略其他可变因素,进而削弱我们的自信心,使我们陷入“努力徒劳”的消极循环中,最终导致放弃努力、减少学习时间,甚至逃避学习。
相反,若将考试失利视为努力不足的结果,则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对未来的掌控感。认识到当前的不理想成绩仅仅是因为尚未倾注足够的汗水,这样的信念将成为激发内在动力的源泉,激励我们在后续学习中加倍勤勉,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坚定地朝着目标迈进。
实际上,虽然考试结果至关重要,但考试过程的价值更不容忽视。一次考试无法全面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它仅仅是衡量某一阶段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一把尺子。考试结果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因此,在遭遇挫折时,切勿急于自责,而应反思是否存在努力方向偏移、外在环境制约等问题,从而为下一次的提升积累宝贵经验。考试既是对过去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学习方向的指引。我们应充分利用寒假这一宝贵时期,针对考试中发现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充实自己,为未来的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03
合理规划,充实假期
寒假已经来临,我们会有很多放松和娱乐的时间,但也需注意不要过度放纵自己,更不可沉迷电子产品或手机游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可以化身“计划小达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这样我们能够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夏令营、研学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增强社交能力。
家长篇
亲爱的家长们,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已经结束,事实上,比起测试结果,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有学习方法和兴趣更为重要。作为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测试结果,陪伴孩子度过一个愉快、健康的假期呢?请各位家长仔细阅读以下心理调适方法。
关注自己,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孩子专注于学业,在校与人交往更自信。孩子无论在备考、应考还是考后,家长难免也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要注意察觉自己的情绪。当情绪难以控制时,可以暂时离开,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让情绪平稳下来,切忌在情绪爆发时处理问题。家长应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在沟通的时候以诚相待,把握“先平静、再沟通”的原则,把话语权交还给孩子。所以,当家长看到孩子总是玩手机、睡懒觉等行为时,把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要注意对孩子持有耐心和包容心,平和地与孩子沟通,也更易于矛盾的解决。
关注孩子,善用考后“黄金五问”
首先可以问孩子:“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而不是先表达家长自己是否满意,因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先关注孩子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感觉满意,就问问孩子:“你打算怎么庆祝”,而不是“我要奖励你”,因为庆祝是孩子体验到自我满足感后与他人分享快乐。如果孩子感觉不满意,家长就给予共情,如“看得出来,你很不开心?”“很遗憾你这次考得不满意”。
不管孩子满意不满意,家长都可以再追问孩子:“你觉得是进步还是退步了”,让孩子和自己比较,而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引导孩子通过自我比较产生幸福感。家长还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可以做什么让下次考试更好?”家长不能代替孩子体验生活,但可以支持孩子做得更好。
加强陪伴,亲子共享快乐假期
1.合理规划,劳逸结合
家长要协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假期生活计划,注意劳逸结合,鼓励孩子保持适当运动与课外阅读,有时间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游玩或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2.放平心态,积极沟通
良好的沟通从说好每句话开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 开展“亲子互动”,与孩子们进行亲密的互动。
- “倾听一刻钟”,每天花15分钟以宽容开放、朋友般的姿态和孩子好好沟通,听听孩子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
- 多与孩子一起玩乐,基于安全感、依赖感的陪伴,有利于巩固亲子关系。
3.平等相待,有效监督
孩子在假期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增多,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时需要家长的监督,以下是一些小技巧:
- 放平心态:教育孩子切勿操之过急,试着放缓速度,放低要求;
- 共同约定:与孩子约法三章,共同商量好每天上网的时间、时长、内容,并制定好奖罚措施严格执行。
- 以身作则:在给孩子定规则的同时也尽可能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做“低头族”,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