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从银行劫案到心理之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从银行劫案到心理之谜

引用
丁香医生
9
来源
1.
https://m.dxy.com/disease/29741/detai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31054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5472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AF%E5%BE%B7%E5%93%A5%E7%88%BE%E6%91%A9%E7%97%87%E5%80%99%E7%BE%A4
5.
https://xsgzc.sdust.edu.cn/info/1034/6618.htm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6%B3%B0%E8%88%AA%E7%A9%BA
7.
https://mental-hug.com.tw/post/Stockholm
8.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6%96%AF%E5%BE%B7%E5%93%A5%E7%88%BE%E6%91%A9%E7%97%87%E5%80%99%E7%BE%A4
9.
https://m.muqin.com.cn/shenghuo/12258.html

1973年8月23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信贷银行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劫案。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扬-埃里克·奥尔松与克拉克·奥洛夫松在抢劫过程中被警方包围,随即劫持了四位银行职员作为人质。这场持续了130个小时的对峙最终以劫匪投降告终,但随后发生的一幕却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被解救的人质不仅没有表现出对劫匪的仇恨,反而对他们表示同情,甚至在法庭上为他们辩护。

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瑞典犯罪学家尼尔斯·贝耶罗特将其命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心理现象,实际上揭示了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一种特殊生存机制。

01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人质情结,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受害者在被劫持或受虐过程中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甚至协助加害者。这种现象并非只发生在劫持事件中,家庭暴力、虐待关系等极端压力环境下都可能出现。

02

心理机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依赖?

心理学家认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一个人处于极端威胁环境中时,大脑会启动一系列防御机制来减轻恐惧和焦虑。受害者通过情感转移,将对加害者的恐惧转化为依赖和认同,从而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这种心理转变通常需要满足四个关键条件:

  1. 生命威胁:受害者必须感受到真实的生存威胁。
  2. 小恩小惠:加害者在威胁之外偶尔展现出的善意会被受害者放大。
  3. 信息隔离:受害者与外界隔绝,只能通过加害者获取信息。
  4. 逃脱无望:受害者确信自己无法逃脱,只能接受现状。
03

案例分析:从银行劫案到家庭暴力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案例远不止1973年的银行劫案。在各种极端压力环境下,这种心理现象都有可能出现。

  • 三明灭门案:2000年,福建三明发生一起灭门惨案。在劫匪闯入家中时,家人不仅没有反抗,反而劝阻父亲不要搏斗,声称“他们只是要一点财产,不会害我们的”。这种盲目信任最终导致全家五口人全部遇害。

  • 恩德培机场劫机案:1976年,法航139次班机被劫持到乌干达恩德培机场。在长达数天的劫持过程中,许多乘客竟然为劫持者的演讲鼓掌,表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认同感。

  • 家庭暴力:在一些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例中,受害者也会出现类似的心理反应。他们可能会为施暴者找借口,甚至在外界干预时表现出敌意。

04

治疗与预防:如何打破这种心理困境?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治疗主要依靠心理干预,特别是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关键在于帮助受害者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打破对加害者的错误认同。

  1. 认知重建: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受害者认识到加害者的行为本质,纠正错误的认知。

  2. 情感支持: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情感支持,帮助受害者重建信任感。

  3. 信息重构:打破信息隔离,让受害者接触更多元的信息来源。

  4. 社会干预:在家庭暴力等长期压力环境下,及时的社会干预和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揭示了人类心理在极端压力下的复杂反应。它不仅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更反映了人际关系中权力与控制的深层议题。通过理解这种现象,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受害者,也能深入思考如何在社会层面预防和应对各种形式的暴力与控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