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完成全球首例干细胞治疗脑梗,患者术后3天出院
湘雅医院完成全球首例干细胞治疗脑梗,患者术后3天出院
2024年1月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教授团队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全球首例干细胞治疗脑梗塞临床受试者给药。这一突破性进展为脑梗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创新性治疗方案
此次治疗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细胞产品——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衍生的前脑神经前体细胞。这种细胞产品具有两大亮点:一是其“多能性”,即可以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二是其“神经前体”特性,意味着它们能够发展成为大脑中的神经细胞。
手术过程相对简单:医生将这些细胞直接注射到患者脑梗塞的部位。这些细胞就像“种子”,在脑梗区域“生根发芽”,替代已经坏死的脑细胞,帮助恢复大脑功能。首例受试者在术后3天就顺利出院,经过21天的观察,身体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且有肌力改善的趋势。
技术原理与优势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已经受损的脑细胞,很难实现功能恢复。
干细胞治疗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它通过补充新的神经细胞,直接替换受损或死亡的细胞,从而实现神经功能的重建。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
- 针对性强: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效果更直接
- 潜力巨大: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不同类型的脑细胞
- 持久性好: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干细胞治疗的效果更持久
传统治疗的困境
目前,脑梗塞的治疗面临诸多挑战。据统计,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脑卒中患者高达1242万,且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脑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平均每12秒就有1人发生脑梗死,每21秒就有1人因此离世。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降压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等,但效果并不理想。例如,降压治疗虽然可以降低血压,但过度降压可能会加重脑白质损伤。此外,这些治疗方法都无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脑组织。
未来展望
尽管干细胞治疗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要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仍需克服一些挑战:
- 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长期安全性,确保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 标准化:实现干细胞制备和治疗的标准化,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 成本问题:目前干细胞治疗的成本较高,如何降低治疗成本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湘雅医院的这一突破无疑为脑梗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脑梗治疗的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