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封关在即,离岛免税市场如何破局?
海南封关在即,离岛免税市场如何破局?
2025年,海南自贸港即将迎来全面封关运作。作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一环,离岛免税市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然而,在封关前夕,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破局?这不仅是摆在免税运营商面前的现实问题,更是关系到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关键课题。
封关在即:政策红利与市场挑战并存
根据规划,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底实现封关运作。届时,海南将全面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进出口监管制度。具体来说,“一线”指海南与全世界的联通,岛内将实行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政策;“二线”则指海南与内地的联通,需要进行适度管制,以保障国家贸易政策的统一和税制衔接。
这一制度安排将为海南免税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一方面,封关后将有更多进口商品享受“零关税”待遇,消费者将获得更大实惠;另一方面,海南与内地之间的货物流通将被视为进出口,这可能对现有的免税业务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市场承压:多重因素考验免税运营商
数据显示,2024年海南离岛免税市场遭遇“滑铁卢”。全年购物金额309.4亿元,比2023年同期下滑近三成。这一下滑态势在主要免税运营商的业绩中也得到印证。以中国中免为例,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64.92亿元,同比下降16.36%;净利润42.63亿元,同比下降36.50%。
造成市场疲软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出入境政策优化后,部分消费者选择出境购物,导致海南离岛免税客源流失;二是国内免税市场竞争加剧,包括机场免税店、市内免税店等渠道的分流效应明显。
创新求变:免税市场破局之路
面对挑战,海南免税市场正在谋求转型升级。
政策优化:提升购物体验
2023年4月起实施的“即购即提”“担保即提”政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据统计,一年来两种新增提货方式购物件数超430万件,购物金额超40亿元。然而,目前“即购即提”清单范围内的15类商品中,大多数商品仍限购1件,政策仍有优化空间。
企业转型:多元化布局
中国中免作为行业龙头,正在积极调整战略。一方面,深耕海南市场,推出“免税+”购物新体验;另一方面,优化市内店业务布局,推进海外业务拓展。同时,公司还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例如,三亚国际免税城的入店转化率已提升到九成以上。
市场创新:挖掘新消费潜力
随着144小时免签政策的实施,来华外国游客数量快速增长。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国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如何吸引这部分高消费潜力人群,成为免税市场新的增长点。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但海南免税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向好。封关后,海南将享有更大的政策自主权,有望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同时,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岛内消费环境将持续优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然而,免税运营商也需要清醒认识到,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除了传统的机场免税店、市内免税店,跨境电商、会员制零售等新兴渠道也将对免税市场构成挑战。因此,免税运营商需要在商品结构、购物体验、营销策略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正站在新的历史关口。封关带来的政策红利与市场挑战并存,考验着各方的智慧与勇气。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海南免税市场能够突破当前困境,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