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顺风车成热门选择!
春节回家,顺风车成热门选择!
2025年春运,顺风车出行需求预计将达到惊人的1.2亿单,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顺风车在春运中的重要地位,也折射出这种出行方式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返乡习惯。
为什么选择顺风车?
顺风车之所以在春运中走红,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优势。对于乘客而言,顺风车不仅价格实惠,还能享受门到门的服务,避免了传统公共交通需要多次换乘的麻烦。此外,顺风车允许携带宠物,对于需要带宠物回家的乘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便利。
对于车主来说,顺风车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通过分摊油费和高速费,车主可以减轻长途驾驶的经济负担。河北秦皇岛市民张先生表示,自己平常不接单,但每逢假日从秦皇岛市区回昌黎老家,都会打开平台看看有没有顺路单,一路上,油费大概60多元,顺路带个乘客就能分担一半左右。
平台竞争:三足鼎立
目前,中国顺风车市场主要被三大企业主导。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按2023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市场前三名占据了行业96.1%的市场份额,分别为哈啰出行(47.1%)、嘀嗒出行(31.0%)和滴滴(17.2%)。
面对春运这一出行高峰,各大平台纷纷推出优惠活动。滴滴发放超2000元的顺风车奖励,高德推出车主春节奖励日历,哈啰则启动“顺风团圆·顺路送老乡回家过年”公益行动,并为车主和乘客准备了春运限量专项优惠券和大额补贴。
安全与监管:亟待解决的难题
然而,顺风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安全性和合法性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两个方面。
从安全角度来看,虽然平台会对车主进行实名认证和信用评估,但长时间的共同出行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有用户反映,顺风车的用时一般比高铁、飞机更长,随之安全风险也稍高。比如从广东到河南,坐高铁是六个小时,春运考虑到堵车和休息,司机和乘客共处车厢的时间要超过20小时。
从合法性角度来看,频繁接单可能触及非法营运的红线。广州的李师傅就表达了这样的担忧:“以前一天只能接四个单还是六个单,那就属于正常嘛,我要是从家去公司上班,过去可以带两个人,下班回来,再带两个人就两个单嘛。它现在改成一天可以接二十个单,我们也怕呀,接得多了,把车扣进去,或者要处罚,是很麻烦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顺风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可能面临保险理赔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起典型案例中,网约顺风车司机罗某某在回乡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但因其频繁通过平台载客收费,被保险公司以改变车辆使用性质为由拒绝理赔。这一案例凸显了顺风车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用户的真实体验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用户对顺风车的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用户分享了自己的顺风车体验:“有时候能遇到同频的人,可以互相分享一下观点,有时候真的可以聊开心,但有遇到一直要加V的男乘客,不理他就好。”另一位用户则表示:“网约顺风车开通了嘀嘀、嘀嗒、哈啰。都有首单奖励,嘀嗒首单奖励最少,嘀嘀有50元,哈啰我看到30-40元,论单个订单的价格好像都差不多。但嘀嗒的顺路准确度我觉得会高,哈啰我只试了一单,之前有司机向我推荐过说哈啰。”
但也有一些用户提到了顺风车的不便之处。一位女司机用户写道:“回来的时候可能没那么巧,时间合适且顺路度高。如果到了郊区,还需要多等等,或者需要绕很远接到一个订单,再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后然后自己再回家。这样本来自己40分钟到家了,为了接个订单可能要花1个半小时。”
未来展望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顺风车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出行方式,其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认为:“跨城顺风车出行的升温,与我国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有关,一些人更倾向于门到门的出行方式。像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非常快,更有彰显这一特征和优势的土壤。”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完善,顺风车有望在未来的春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此之前,如何平衡便利性与安全性,如何明确顺风车的法律地位,如何完善保险理赔机制,都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春节,如果你选择乘坐顺风车回家,希望你能享受到这份独特的出行体验。同时,也提醒大家,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安全,理性选择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