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提升小学生言语品质的关键途径
言语交际:提升小学生言语品质的关键途径
在新时代的语文教育中,于永正老师提出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已成为核心要素之一。通过“言语交际”这种实践性的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放松心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言语品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丰富观察与想象的训练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规范性、贴切性和丰富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进取心,还能够在实际交流中实现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
言语交际:提升小学生言语品质的关键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要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并扎根于社会发展,因此,小学一线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明确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分析生活事物,通过多元互动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案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言语交际
以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实施言语交际教学:
立足核心素养,明确交际目标:教师需要研读课标要求,梳理语文教材,分析实际学情,把握交际要点。例如,在《打电话》这节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话礼仪,学会清晰表达和礼貌交流。
创设真实情境,激发交际兴趣:通过模拟真实的电话通话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可以设计“给小伙伴打电话约玩”、“向老师请假”、“向陌生人问路”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交际技巧。
注重过程指导,提升交际能力:教师要在学生交际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例如,提醒学生注意语速、语调、礼貌用语的使用,以及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意图。
儿童语言发展特点与教学策略
儿童语言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一岁开始,儿童便有真正的语言表达能力,懂得运用单字单词;到了两岁,儿童便进入双词阶段;两岁以后,儿童的说话大多完整成句;三岁开始,儿童逐渐懂得使用较复杂的句式。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故事讲述、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
激发语言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例如,通过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看图说话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辅助:当学生在语言表达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例如,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提供恰当的词汇,纠正不规范的表达。
鼓励广泛阅读: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语言视野,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专家观点: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
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对提升学生言语品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通过有效的迁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大观念教学设计
大观念教学设计为提升小学生言语品质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确立单元大观念,教师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语言认知。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汉字的结构形式、发音形式和组合形式与自然和人类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这一大观念,设计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构成规律和文化内涵。
通过言语交际教学法,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交际素养和人文情怀。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言语交际教学法,为提升小学生的言语品质开辟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