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情绪如何影响社会心态?
愤怒情绪如何影响社会心态?
愤怒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情绪,它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更能在社会层面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今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愤怒情绪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本文将探讨愤怒情绪如何影响社会心态,以及如何通过情绪治理来引导健康的社会心态。
愤怒情绪的社会影响力
愤怒情绪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力。研究表明,愤怒情绪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和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例如,社会不公是引发愤怒的重要因素之一。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事件可能会引起被歧视者的怒气冲冲。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会让人感到愤怒和不满,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我们的愤怒反应发挥重要作用,揭示出了社会不公问题。
愤怒情绪的表达方式多样,从轻微的不满和抱怨到激烈的争吵和攻击行为。在生理层面,愤怒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反应。长期处于愤怒状态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在社会关系层面,愤怒容易伤害感情,引发冲突,破坏团结。在愤怒的驱使下,人们可能会说出伤人的话语,做出过激的行为,伤害到身边的人。而且,长期处于愤怒状态的人,可能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然而,愤怒并非只有负面影响。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愤怒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是对不公正的反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愤怒是一种行动的号召,能够促使我们去解决感知到的不公正或挑战。
社交媒体时代的愤怒情绪传播
在社交媒体时代,愤怒情绪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社交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及时性、匿名性和互动性使其成为情绪表达的重要平台。基于此形成的网络舆情呈现“弱事实—强情绪”的特点。情绪极化导致网络舆论场的对立、撕裂和“哑铃型”舆论场形成,这一问题若引导不当,可能造成舆论场的失控和混乱,不仅严重影响舆论环境和民众思想,还可能引发严重的次生社会问题。
社交媒体放大了负面情绪的传播。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负面情绪如愤怒情绪传播更广。微博的负面情绪越强烈,则其被评论、转发的就越多,而正面情绪的强烈程度则与微博被转发、评论数无相关性。这种负面情绪的扩散可能引发非理性行为,如特殊时期的物资抢购、谣言散播等。
视觉符号的使用进一步加剧了情绪极化。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占网民整体的96.4%。图片和视频符号所带来的感官刺激更为显著,在同一圈层内易激发和形成群体认同。例如,互联网上的“鼠鼠表情包”凝聚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压抑与反抗的情绪。青年人在聊天中多使用“鼠鼠发疯”表情包,自称“鼠鼠”吐槽自身境遇,表达自嘲、质疑以及对社会压力的不满,折射了当下青年群体在社会急速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困境。
此外,“情绪领袖”在社交媒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鲜明的观点表达和情感化的语言,吸引受众关注,引导其观点和态度。在“情绪领袖”强烈的言辞激励下,情绪传播呈现出“唤醒、扩散、共振”的裂变和循环效应,使情绪迅速在整个话语场域中蔓延。
愤怒情绪的双重影响
愤怒情绪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愤怒可以激发社会变革。当个体或群体感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愤怒情绪能够推动他们采取行动,争取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历史上许多社会运动都是由愤怒情绪驱动的,例如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等。
另一方面,愤怒也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在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下,愤怒情绪容易演变为极端化和对立化,导致社会撕裂。例如,在一些争议性事件中,不同观点的群体之间往往会展开激烈的网络对攻,甚至出现网络暴力,这种对立情绪的蔓延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情绪治理的必要性与实践
面对愤怒情绪的社会影响,情绪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以香港为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市民的精神健康状况。例如,医管局已增加人手,把个案管理计划个案经理与患者比例进一步优化至不高于1:40;医卫局推出“情绪通”18111热线,每日二十四小时一站式支援受情绪困扰的人士,提供即刻的精神健康支援及转介服务;医卫局设立少数族裔人士情绪支援及辅导的服务中心,由熟悉少数族裔语言的社工、辅导员和支援人员组成跨专业团队,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精神健康支援及辅导服务,并转介有需要的个案接受额外支援及/或治疗;社署会在二○二四年内优化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服务,包括加强及早识别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和及早介入,并强化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单位社工的培训,提升他们处理复杂个案的能力;政府在禁毒基金预留三亿元推行精神健康项目资助计划,在社区层面加强支援有需要人士并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医卫局在二○二四年会于三个地区康健中心推出先导计划,与社区机构合作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评估,及早跟进和转介高风险的个案;在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方面,医卫局推出“跃动同行先导计划”,为患有或怀疑患有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及合并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跨专业的评估、治疗及支援服务;政府亦透过教育局、医卫局和社署的跨部门合作,推行以学校为本的三层应变机制,尽早为有较高自杀风险的学生提供支援,以及推出加强支援学校及早识别有较高自杀风险学生的新措施,例如为学校举办培训课程和工作坊,介绍相关实用技巧、辅导方法和介入策略等;以及在长者精神健康方面,社署联同医管局推出“智友医社同行计划”,以医社合作模式,透过长者地区中心,为60岁或以上患有轻度或中度认知障碍症的长者和其照顾者提供社区支援服务。
这些措施涵盖了预防、识别、治疗和康复等多个环节,体现了全方位的情绪治理理念。通过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香港政府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包容的社会环境。
结语
愤怒情绪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态,其影响不容忽视。在社交媒体时代,愤怒情绪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愤怒情绪的双重影响,既要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又要警惕其可能导致的社会分裂。通过科学的情绪治理,我们可以引导社会心态向更加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