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过户避税新招?小心踩坑!
房产过户避税新招?小心踩坑!
2013年,“国五条”政策出台,其中规定个人出售房产需严格按差额20%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政策的实施,让不少房产交易者开始寻求各种避税方法。然而,一些所谓的“避税妙招”不仅可能不省钱,还可能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
常见的房产过户避税方法
赠与过户
赠与过户是将房产无偿赠与给直系亲属。根据相关规定,每人每年有244万元的赠与免税额,超过部分按以下累进税率缴纳税款:
- 赠与净额2500万元以下:10%
- 2500至5000万元:15%
- 超过5000万元:20%
除了赠与税,受赠人还需承担土地增值税(20%-40%)、契税(6%)和印花税(1%)。为降低税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配偶间赠与:配偶间赠与免征赠与税和土地增值税,但仍需缴纳契税和印花税。
- 逐年分割产权:每年赠与不超过244万元的房产权益,直到全部产权转移完成。
- 二等亲买卖:父母将房产以买卖形式过户给子女,子女支付部分价款,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这样可以避免赠与税,并可能适用10%的自用优惠税率。
买卖过户
买卖过户是最常见的房产过户方式。通过买卖方式过户,可以享受较低的税费。特别是满五唯一的普通住宅,可以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买卖过户的主要税费包括:
- 契税(1%-3%)
- 增值税(5.5%,满五年免征)
- 个人所得税(1%-20%,满五年且唯一住房免征)
继承过户
继承过户是指在原产权人去世后,子女通过法定或遗嘱继承的方式取得房产所有权。继承过户时,只需支付公证费和登记费,但在子女日后出售该房产时,可能需要按照“财产继承所得”计算并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避税方法的风险
“阴阳合同”的法律风险
“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其中,对外的“阳合同”是为了规避监管、降低房款,从而减少税费,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实际交易价格则由“阴合同”约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此外,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可构成逃税罪。
诉讼过户的风险
如果房产所有者涉及法律诉讼,特别是与房产相关的诉讼,如房产纠纷、债务纠纷等,这些诉讼可能会对房产过户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说,如果房产所有者在诉讼期间,其房产可能被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如查封、冻结等,以确保诉讼结果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房产是无法进行过户的。
带押过户的限制
带押过户虽然看似简化了流程,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限制:
- 仅适用于个人产权房,企业产权房不行
- 仅限于第一顺位抵押,第二顺位抵押不行
- 卖方剩余贷款必须是纯商业贷款,组合贷中的公积金部分必须提前还完
- 买方必须是全款或纯商贷
此外,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卖方银行个贷经理同意
- 买卖双方都同意
- 买方贷款额度不低于卖方剩余贷款额度
带押过户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买方贷款还款到过户完成之前,房屋产权仍属于原房东。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无法过户。此外,还需要确保买方的贷款能够在同一家银行审批下来,否则仍需回到正常的交易流程。
专业建议
房产过户涉及复杂的法律和税务问题,选择合适的过户方式需要综合考虑税费、财产规划和未来计划。建议在实际操作前,咨询专业的税务和法律顾问,确保选择的方式符合自身利益。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所谓的“避税妙招”,以免陷入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