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推荐:冬季养生食谱
北京协和医院推荐:冬季养生食谱
随着冬季的到来,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保持健康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强调,合理膳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基础。他建议,在冬季可以通过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来增强体质,同时搭配萝卜等滋阴补气的食物。此外,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忠德也表示,中医讲究扶正气,通过药膳如党参、黄芪煲汤等方式也能有效提升抗病能力。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成人,对儿童和老年人同样适用,帮助大家更好地抵御冬季呼吸道疾病的侵袭。
中医推荐的冬季养生汤水
中医认为,冬季是人体抵抗力较弱的时期,通过选择适合的汤水进行调理,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以下是几款适合冬季饮用的养生汤水:
当归羊肉汤
当归羊肉汤具有温中散寒及补血养气的作用。适合血虚寒凝或肢冷腹痛的人群。汤中当归能补血养血,羊肉性温,可增強人體抵抗力,幫助身體抗寒。
黄芪党参鸡汤
黄芪党参鸡汤具有补气养血及健脾益肺的功效。适合气血两虚及虚弱无力的人群。黄芪和党参均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对于冬季防病保健具有重要作用。
四物汤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黄組成,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适合血虚引起的面色无华及头晕心悸的人群。冬季饮用四物汤,可以改善血虚状况,增强身体抵抗力。
莲藕排骨汤
莲藕排骨汤具有滋阴润燥及补中益气的作用。适合秋冬干燥季节,能够滋润身体,缓解皮肤干燥。莲藕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排骨则提供蛋白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冬季养生的饮食原则
为了更好地适应冬季的气候特点,专家建议遵循“四吃三不吃”的饮食原则:
四吃原则
温热食物:小雪时节,人体需要更多热量以抵御寒冷。推荐食用羊肉、牛肉等温性食物,它们不仅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还能温中散寒,增强体质。
润燥食物:冬季干燥,易伤肺燥。应多吃雪梨、百合、银耳等滋润肺部、生津止渴的食物,以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是冬季养生的关键。柑橘、苹果、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菠菜、西兰花等蔬菜,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能有效预防感冒,提升身体抵抗力。
全谷物与坚果: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肠胃健康;坚果如核桃、杏仁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益。适量食用,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保持身体健康。
三不吃原则
生冷寒凉食物:冰激凌、冷饮、凉拌菜等生冷寒凉之物,会损伤脾胃,不利于阳气的生发。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更应避免此类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等辛辣之物,虽能短暂带来温暖感,但易耗伤津液,加重燥热,不利于冬季养生。
油腻厚味食物:油腻厚味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高脂肪肉类等,不易消化,容易增加肠胃负担,影响健康。
冬季养生的三个重点
养肾:少咸多苦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饮食应少咸多苦。
日常养肾三法:冷面、温齿、热足,可以护卫肾阳。
冷面,即用20℃左右的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使大脑兴奋,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温齿,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和漱口。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
热足,即临睡前用45℃~50℃的热水洗脚泡脚。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指双足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每晚应坚持用热水泡脚,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
养胃:少寒多温
冬季进补应驱寒暖胃。从中医角度讲,冬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程,如果不慎受凉,会使得寒邪内克于胃肠,导致胃肠不适。
应多吃温性、热性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养神:早睡晚起
冬季应早睡晚起,着眼于“藏”,不轻易扰动阳气,也不过度忧心操劳、躁动心神。
建议有条件的最好睡个午觉,还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通过遵循以上饮食和养生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增强身体抵抗力,享受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