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来“长”往,从长沙到长安!
“长”来“长”往,从长沙到长安!
长沙和西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嗦”着米粉,一个“咥”着油泼面,一个因贾谊而结缘,一个因张骞而闻名。如今,这两座城市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焕发新生,智能制造的崛起中展现实力,夜经济的繁荣中彰显活力,成为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
穿越千年 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堪称“西汉地下宝库”,其中重量不足50克的素纱单衣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
它的主人是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辛追夫人出土时,软组织有弹性,关节能活动,血管清晰可见,为世界考古史上前所未见的不腐湿尸,素有“东方睡美人”之称。
辛追夫人雕塑
马王堆汉墓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
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千年之后,秦兵马俑成为古都西安的一张“亮丽名片”。当我们驻足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前,能够真切感受到时空的流转,金戈铁马呼啸而来,它们在时光流转中见证着一座城的沧桑巨变,成为“最西安”的标识。
梦回大唐 来一次访古穿越之旅
长沙铜官窑古镇是湖南省首个投资超百亿的文旅项目,2019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唐代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为核心打造,唐文化浓郁。
今年五一假期,景区以华服国风101大擂台非遗鱼灯华服巡游等主线活动,营造古镇节日氛围。
沉浸式演艺《无梦到铜官》嗨玩唐迪、霓裳古韵等超50场演艺活动,让身处其中的游客梦回盛唐。
西安大唐不夜城是一条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北起大雁塔北广场,南至开元广场。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是全国首批高品位步行街,也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月上枝头、彩灯迷离。红墙下、唐诗街,汉服美女巧笑倩兮,一把油纸伞、一件红斗篷,传承着千年的芳华,这是大唐不夜城最常见的画面。
步入这里,仿佛穿越了时空长河,与“李白”对诗同游,和不倒翁小姐姐浪漫牵手,可以着唐装游玩长安,听唐乐、赏唐舞,近距离感受盛唐文化,让你体验一秒穿越千年。
在大唐不夜城,意气风发的“李白”为市民和游客带来精彩的诗歌演绎。(资料图)
嗦粉咥面 赴一场美食之约
从声音和动作来看,一个“嗦”字足以诠释长沙米粉文化的精髓。用筷子顺手一递,轻吸一口,「嗦」的一声,米粉就唤醒味蕾。
在吃粉这件事上,长沙人没有具体时间点,也没有网红店情怀,只要肚子饿了,街边随便什么小店,一头扎进去就是嗦,呼噜呼噜,享受极了!
在西安有句俗语:不吃肉可以,不吃面绝对不行。
对于无面不欢的老陕来说,面是最割舍不下的美味。尤其是一碗热腾腾的油泼面,绝对是他们的“心头好”。油泼面因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油泼而得名。烧热的油泼在煮好的面和调料上,伴随着“滋啦”一阵响,香气扑鼻而来,这一碗馋人的面就做好了。
西安的面馆遍地开花,正宗的油泼面数不胜数,走!咥一碗油泼面,一顿高热量的“碳水炸弹”下肚,关中味道让你幸福感满满。
夜游古城 活力满满热闹非凡
央视财经《中国城市夜经济活力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夜游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其中,长沙不仅位列“2023年夜间消费最活跃的十座城市”榜单,更荣登“休闲时间最爱聚餐夜宵的十座城市”榜首。
长沙人潇洒随性的个性、对城市夜间生活的喜好,是长沙夜经济驰名全国的流量基础。经政府合理引导和商家引流,夜经济已成为撬动消费、提振经济、引导社会经济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流量密码。
夜幕降临,一江两岸璀璨夜景,岳麓山下人流如梭,坡子街美食长廊、潮宗街潮流小店、四方坪特色美食、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夜经济点亮长沙这座“不夜之城”,成为年轻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2023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西安位居“夜间经济繁荣度”百强城市TOP10,位列全国第一梯队。近年来,西安市依托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示范步行街、特色街区、高能级景区为载体,通过打造夜经济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突出文商旅融合特色,涌现出了一批多元化夜间消费聚集区、夜间消费地标和场景。
“夜西安”品牌逐渐在全国引领潮流,城墙脚下的乐队狂欢、永兴坊的地方美食、巷子里灯火通明的小酒馆、灯火辉煌的不夜城……夜购、夜宴、夜游……丰富多彩的“夜经济”形式揭开城市华丽的另一面。
长安一片月,照亮了一重重熙攘繁华的夜,也照见了一座蓬勃向上的城。
新一线城市 正振翅翱翔
长沙从“工程机械之都”迈向“智造之城”
10秒,一件铝轮毂制成;80秒,一台发动机“智造”;5分钟,一台挖掘机下线;17分钟,制造一辆汽车起重机;20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这是“长沙制造”的10秒、80秒、5分钟、17分钟、20分钟,也是长沙深厚的制造基因积淀。
龙年央视春晚,中联重科硬核装备组团展示
近年来,长沙累计推动166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其中5家企业入围“中国智能制造50强榜单”,13家企业上榜,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38个场景上榜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位居全国前列。
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在湖南长沙下线
目前全市共有智能建造“专精特新”扶持企业54家,市级智能建造产业基地超30家,拥有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400余家,制造基地170个。
近年来,长沙培育了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了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6大千亿制造业集群,既形成了头部企业头雁领飞、中小企业众雁伴飞的良好生态,又构建了串珠成“链”、众“链”共舞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在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中,长沙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十强,且一路跃迁,2021年位列第十,2022年排名第八,2023年升至第六!
西安作为国内科教重镇,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实力雄厚,位列中国六大科创中心,是全国第4个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在“2023全球科技集群Top100”,西安排名全球第19位。“2023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西安位列全球第20位。
智能化的西安比亚迪总装工厂生产线。(资料图片)
近年来,西安在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方面壮大成势,培育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硬科技产业集群,成为位居全国前列的新能源汽车和闪存芯片生产制造基地,是国内唯一拥有航空系统完整产业链的城市。
航天主导产业国内领先,保障“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等重大科技项目;太阳能光伏屡破世界纪录,领跑全球;金属3D打印为大飞机打印钛合金部件;西部“最强大脑”AI算力位居全国第二;“脑机交互”用意念控制无人机飞行;最精细的“光刀”能在矿泉水瓶盖大小光栅薄片上雕刻出2万条线……
西安正释放科创优势,积极抢占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西安智造”成为千年古都的新“名片”。
一带一路 植根历史着眼未来
2014年10月,从长沙发出的中欧班列通达德国的杜伊斯堡,自此中欧班列打通了湖南直通欧亚腹地的新通道。十年来,中欧班列(长沙)连接起湖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汽车、工程机械、茶叶等湘品出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不久前,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挖掘机、滑移装载机高空机械的中欧班列(长沙)山河智能国际专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驶出,这些产品将运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战略定位,让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部”首位城市的长沙找到了勇毅前行的方向与动力,不断丰富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网络。
2000多年前,汉使张骞持节西去,开辟了绵亘古今的丝绸之路。如今,每100分钟就有一列中欧班列(西安)出发或抵达西安。2023年,中欧班列(西安)全年开行5351列,十年来累计开行21405列,开行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西安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年度开行量突破5000列、累计开行量超过20000列的城市。
四通八达的中欧班列运行网络正在亚欧大陆铺展开来——
向西,常态化开行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德国汉堡及跨里海等18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向东,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连云港等铁海联运图定班列;
向南,开行西安至越南、老挝等互联互通班列。
随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走深走实,拥有鲜明“丝路印记”的西安,站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承担起更多国家使命,正在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隔两千多年,畅想古人如何看待今日,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站在厚重的历史之上,我们相信当今的大步流星,定会令过往的人们都心生向往。现如今,不论是长沙还是西安,都从古朴里散发着崭新的魅力。
对面城市的姊妹兄弟,不妨随着贾谊的步伐,立即出发来一场跨越千年的穿越之旅,“湘”见一面,常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