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伦理学:现代人的道德指南
美德伦理学:现代人的道德指南
“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的兴起是20世纪伦理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事件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时至今日,美德伦理学已经深刻改变了现代伦理学(尤其是其基础理论)的思想版图。因此,充分了解美德伦理学的发展状况,无疑成为当前探索和建构伦理学基础理论的一条重要进路。对当代中国伦理学而言,准确把握美德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全面梳理美德伦理学的基本观念与基本线索,深刻反思美德伦理学的困境与局限,将有助于我们突破现有的理论叙事,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介入伦理学的创新前沿,推动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然而,当前的研究状况却表明,如果从先入为主的偏好或视角出发,仅仅围绕美德伦理学的个别人物或文献进行选择性阅读,却对美德伦理学的总体格局与发展状况缺乏观照,那么,我们就不能完整理解美德伦理学,也无法对其中一些看似矛盾的问题给出合理解释。比如,当前几乎所有伦理学教材都承认,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是一种美德伦理学,可是,“美德伦理学”概念本身对亚里士多德而言却是完全陌生,甚至不可理解的;亚里士多德本人很可能只承认自己在研究一门名为“伦理学”的学问,而不会承认自己是在研究“美德伦理学”。又如,几乎所有当代学人都认为,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堪称美德伦理学的代表,可是,麦金太尔自己却拒绝这一头衔,反对被列入美德伦理学者的阵营。这些令人棘手的困惑之所以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于20世纪兴起的这场现代思想运动的整体情况还把握得不够充分。对于中国伦理学者来说,无论我们是接纳、建构还是批判美德伦理学,在此之前,对其展开思想史的全景考察与反思,或许是一项更为基础、更为必要,也更为迫切的任务。
现代思想运动的兴起
20世纪中叶以降,伦理学界围绕美德伦理学相关议题涌现出一大批重要著作,产生了一系列激烈交锋,构成了一场真实的现代思想运动。其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从最初批判现代道德哲学的律法化倾向、阐释美德概念的基本特征与意义,到诉诸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等古代伦理资源、论证美德概念的主要内涵和历史,再到有意识地改造或扬弃古代理论、主动回应现代伦理生活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创制具有现代气质和特点的美德伦理学体系。因此,作为一场现代思想运动,美德伦理学有其明确的时空边界、丰富的理论形态和复杂的含义层次:它既在广义上表现为围绕美德议题展开的系列讨论,又在狭义上表现为对现代美德伦理学体系的自觉探求。然而,这种变迁不仅引发美德伦理学的内部分野,也同样面临现代伦理知识构建的内在难题。
核心观点与历史脉络
美德伦理学的兴起是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性回应。自柏拉图以降,西方哲学传统中一直存在着对知识的过度强调。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将道德问题转化为认识论问题。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将真正的知识等同于理念世界,而感官经验则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亚里士多德虽然批评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但他通过范畴理论和形式逻辑为知识论哲学提供了坚实的逻辑基础。
进入现代,笛卡儿将怀疑论推向极致,试图通过普遍怀疑找到不可怀疑的基础。斯宾诺莎则通过其泛神论思想,将自然理解为一个动态的、万物生生不息的力量网络。这些思想为后来的美德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
现代转向:从安斯库姆到麦金泰尔
20世纪中叶,英国哲学家伊丽莎白·安斯库姆(G. E. M. Anscombe)发表《现代道德哲学》,标志着美德伦理学的现代复兴。她批评现代道德哲学过分依赖于义务论和后果论,忽视了道德品格的培养。安斯库姆的工作开启了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强调美德概念的基本特征与意义。
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Alasdair MacIntyre)是当代最重要的美德伦理学家之一。他融合了古希腊哲学与马克思主义,通过叙事方法解决现代道德危机。麦金泰尔认为,现代道德语言已经失去了其历史语境,导致道德判断的混乱。他主张通过回归传统和美德,重新构建个人与社会的道德联系。
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美德伦理学在当代展现出强大的实践价值。在医疗伦理领域,如临终关怀实践中,美德伦理学强调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道德品格,而不仅仅是遵循规则或追求最佳结果。通过关注医护人员的同情、耐心和责任感等美德,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教育领域,美德伦理学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提供了理论支持。它强调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勇气和智慧等美德,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或技能。
此外,美德伦理学还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伦理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在商业伦理中,它强调企业家的诚信和责任感;在环境伦理中,它倡导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关怀。
结语
美德伦理学作为现代思想运动,不仅改变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更为当代人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指南。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效率的同时,不要忽视道德品格的培养。通过理解美德伦理学的核心观点和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伦理挑战,实现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建设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