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饮酒能降压”?最新研究给出明确答案
“适量饮酒能降压”?最新研究给出明确答案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流传已久的观点,近年来正逐渐被科学研究所否定。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那么,饮酒到底对血压有何影响?“适量饮酒”是否真的能降压?
酒精对血压的双重影响
研究表明,酒精对血压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当摄入量较低时(约25克以下),酒精会在肝脏被代谢为乙醛,这种物质能扩张血管,导致血压短暂下降。然而,这种降压效果是短暂的,随着乙醛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血压会逐渐回升。
一旦饮酒量超过25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脏泵血量增加,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这种升压效应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饮酒与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血压患者如果大量饮酒,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一项日本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男性大量饮酒者卒中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女性大量饮酒者冠心病死亡率增加4倍,卒中死亡率增加2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饮酒还会对抗降压药物的作用,使血压更难控制。研究显示,戒酒后不仅血压会下降,降压药的疗效也会明显改善。这说明,酒精不仅直接升高血压,还会降低治疗效果,形成双重打击。
“适量饮酒”真的安全吗?
尽管有研究显示少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但这种观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任何酒精消费都存在健康风险,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增加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18岁以上成年人一天摄入的酒精量不应超过15克。这意味着,一瓶500毫升的啤酒(约含16克酒精)或两小盅高度白酒就已经超标。
对高血压患者的建议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最好的选择是完全避免饮酒。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应严格限制在每天15-25克酒精。同时要注意,饮酒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不同,所谓的“适量”很难准确界定。而且,酒精对血压的影响还受到遗传、环境、社会心理因素、体质指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饮酒。
结语
科学证据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表明,“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观点并不成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是首要任务,而限制饮酒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让我们摒弃错误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