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版春节”:跟着春晚游无锡
首个“非遗版春节”:跟着春晚游无锡
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设立分会场,江苏无锡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和非遗文化成功入选。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无锡分会场以“非遗”为主题,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版春节”。
无锡非遗:千年传承展新颜
走进无锡,仿佛走进了一座非遗文化的宝库。这里不仅有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等传统工艺,更有二胡、锡剧等艺术瑰宝。这些非遗瑰宝,如同一颗颗明珠,串联起无锡千年的文化记忆。
惠山泥人是无锡最负盛名的非遗名片。这种始于明代的彩色泥塑艺术,以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的黑泥为原料,经过泥塑工艺师的巧手,化作栩栩如生的“大阿福”、戏曲人物等作品。2006年,惠山泥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无锡精微绣工作室里,一根丝线被分成七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绣品细若蝇毫,寸人豆马,形神兼备。这种被称为“指尖上的芭蕾”的精微绣,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留青竹刻则以其清雅古朴的风格独树一帜。竹刻艺人将竹子表面的竹青雕刻成图案,作品构图别致,画面清秀,展现了江南文人的审美情趣。
非遗创新: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在新时代,无锡的非遗传承人们不断探索创新,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惠山泥人厂开发了NANI和MOMO系列盲盒,将传统泥人与现代潮玩相结合,深受年轻人喜爱。工艺美术师们还研发出一系列实用物件,如惠山泥人悬浮灯、加湿器等,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
春节非遗:文化盛宴精彩纷呈
2025年春节期间,无锡举办了一系列非遗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伯庙会。作为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泰伯庙会已有数百年历史,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2025年的庙会新增了国际友人队、汉服队等特色巡游队伍,还推出了全省首个游船共享直播空间,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
在惠山古镇,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春节期间,古镇推出了国风巡游、舞狮表演、传统昆曲琵琶演出等活动,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非遗魅力。惠山映月里街区的花灯、鱼灯映衬着古朴的建筑,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非遗传承: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
非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代代匠人的坚守。在无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惠山泥人传承人徐根生每周要外出上8次课,教授学生泥人制作技艺。精微绣传承人赵红育表示,希望通过春晚分会场的展示,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这门精湛技艺。
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无锡非遗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在这个“非遗版春节”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