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生态保护获国际认可,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平台
桂林漓江生态保护获国际认可,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平台
近日,桂林市因在漓江生态保护方面的卓越表现获得国际认可。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期间,桂林成功入选“自然城市”平台,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桂林在生态保护上的努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漓江生态保护的“桂林模式”
近年来,桂林市以“两个保护”为核心,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据统计,桂林市累计投资约55亿元,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实现精准管理,桂林建成了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综合利用平台,实现了对漓江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监测。
在具体措施方面,桂林积极推进漓江干流游览排筏“油改电”工程,有效减少了水上污染。同时,桂林还拆除了漓江核心景区的25处跨江电力通讯线缆,消除了“蜘蛛网”式的视觉污染,实现了“无线美”。通过这些努力,漓江干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
在大气和土壤保护方面,桂林市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创历史最优水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3%,位居广西前列,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
桂林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关注环境质量,更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猫儿山通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并获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在桂林现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首次出现在临桂会仙湿地,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了植物新物种全州樱花,阳朔漓江沿岸也发现了新的植物物种阳朔风筝果。
“自然城市”平台:桂林的新起点
在COP16期间,桂林入选了“自然城市”平台。该平台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等机构发起,旨在为全球城市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分享和交流合作的平台。作为中国新一批加入该平台的城市之一,桂林将与北京、天津宁河区、鄂尔多斯市等城市一起,分享生态保护经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落实。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桂林市正以生态保护为引领,全力推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2024年,桂林接待游客1.5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9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桂林还大力推动低空旅游、医美、康养等新业态发展,雁山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源县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
桂林市的成功经验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得益彰。通过持续的生态保护努力,桂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提升了城市品质和旅游吸引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